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中西档案(1800-1950)背后的故事

2016年07月15日 08:05 来源:欧华报 紫杉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分别为Xavier Ortells-Nicolau,Carles Prado-Ponts和Carles Brasó Broggi

  阅读提示:在当今这个网络资源民主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早已突破了为人们所熟知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在西班牙,有这样一组专家学者,他们走访图书馆,查阅网上资料库,将那些坐落在历史长廊中的种种资料整理收集,最终建立一个为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所服务的资料库—《中国西班牙档案》(http://ace.uoc.edu)

  这是一个开放的数字化资料库。它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关于中国与西班牙之间交流往来和相互影响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所有资料内容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收集整理,并以资料本身的历史意义和资料的特殊性为收录宗旨。《中国西班牙档案》中还分主题加入了虚拟路线图和收藏集,支持在线互动的图片和地图、历史事件表、以及书目索引。这些内容从整体上优化读者和研究者对中西关系中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和现象、以及关键人物的解读。资料库是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 ALTER 课题组的研究项目,项目资金由西班牙科学与创新部(Ministerio de Ciencia e Innovación)提供。

  记者来到位于Tividado大道的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人文与艺术系的教授Carles Prado-Fonts和ALTER课题组成员Xavier Ortells-Nicolau及Carles Brasó Broggi一同接待了记者,并接受专访。

  他们娓娓道来一系列关于资料整理,收集并进行学术分析的工作,并分享阅览这些资料后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记者:人文类的研究主题有很多,当初是怎么会有建立这样一个资料库的想法呢?

  Carles Prado-Fonts:ALTER课题组由包含历史、文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的教授,研究院和学生组成,它本身致力于研究跨文化交流和社会转型中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在这个题目下,研究还不够持续和深入,同时它也符合社会文化领域学术研究的需要。因此,我们决定由此切入,展开我们的研究。

  记者:为什么选在1800-1950这个历史阶段呢?因为这期间发生了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中国从此打开了关口,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自那以后西班牙的商人和外交官得以进入中国,而中西的交流也在增加,资料更多么?

  Carles Prado-Fonts:现在关于中西历史交流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我们发现这个阶段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我们认为在这一题目下,存在着许多有待深入挖掘的资料文献,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因此决定将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这段历史。主要围绕社会文化方面,中国和西班牙如何看待对方,如何展开互动。在更早的历史时期,如十六、十七世纪,早已有很多中西学者的研究文献。然而,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中还没有很多研究,因此,这是很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潜力。

  记者:这些资料是如何一点点收集的呢?

  Carles Prado-Fonts:现在很多资料都已经电子化面向大众,这也极大方便了我们的资料收集工作。主要是Xavier Ortells-Nicolau和David Martínez-Robles在进行材料收档工作,其他人也参与了讨论和整理工作。

  Xavier Ortells-Nicolau:目前,在中国和西班牙保留有许多过去的新闻报纸。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有一部分报纸是由外国人出版发行的。比如,我们会在一些宗教团体的档案库寻找资料,过去他们将传教士派往中国,因而会有许多资料保存下来。资料主要两大来源:新闻报纸和档案库。我们也有研究员从上海图书馆的电子资料库收录材料。

  Carles Brasó Broggi:是的,当我在上海完成博士论文期间,在上海市档案馆发现了一些宝贵资料,也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和社科院资料库发现了一些。

  记者:面对那么多资料,你们又是怎么一点点分类整理的呢?而且每一种形式的资料重要性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取舍呢?

  Carles Prado-Fonts:你说得对,现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的历史纪录的确有很多,在初期阶段,我们尽可能多的收集各种材料。下一个阶段,我们主要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决定如何将这些材料分类。例如,我们认为与上海和这座城市中的西班牙团体有关的材料会更有意义。

  Xavier Ortells-Nicolau是的。我们会讨论出哪些资料具有研究价值,哪些只能当作阅读文章。在我们所选取的历史年代,上海的西班牙人多于其他城市的,所从事的活动也丰富,这符合我们的研究需要。

  Carles Prado-Fonts:另一些就是与中西经贸有关或翻译相关的资料。综上,我们先资料收集,经过讨论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选出符合我们研究主题的资料。

  记者:在参考这一区域,我还看到了一些课题组成员发布的论文研究。

  Carles Prado-Fonts:对,这个档案库建立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中国和西班牙的朋友提供一个可以了解这方面知识的电子档案馆。这个档案馆的观众并不仅仅是研究员,我们也希望学术圈外的人能够通过它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比如,西班牙高中生可以了解中国移民是何时开始的。第二就是服务于学术研究,为专家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借助这个平台, 一些学术文章也得以发表,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Xavier Ortells-Nicolau:目前,主要是课题组成员在不断完善档案库。但是将来,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也能得到学术圈外人士的关注。这样,大家可以一起用自己的见解,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个档案库。

  记者:有没有一些很有趣的资料呢?比如我看到了一篇西班牙的新闻报道,是关于一个中国移民女孩嫁给了一个西班牙斗牛士。

  Xavier Ortells-Nicolau:这正像carles之前说的,当你意识到身边中国移民的存在,也会对他们的文化充满好奇。从这些资料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观念想法的改变和发展。

  记者:现今中西间有更多的交流,你有没有观察到双方看待对方以及对彼此的一些理解也在改变呢?比如在过去,由于各种客观上的局限,西班牙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还是有限的。

  Carles Prado-Fonts:其实在十九世纪初期,中西之间就存在很多交流。西班牙社会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会更关注中国,并清楚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有怎样的历史转变。因此,中国在西班牙社会已经引起相当的关注,新闻报纸也会发表一些关于中国的报道和文章。同时,也有相关翻译和书籍出版,尽管不能和现今对比,但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很受重视了。另外,我们也发现,在那个历史年代,对中国的看法也多种多样。对比之下,十六、十七世纪,西班牙社会对中国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喜欢中华文化的和畏惧这个外来文化的。所以说,到了十九、二十世纪,观念已经改变很多。

  Xavier Ortells-Nicolau:中西交流是并不是一方输出一方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十九、二十世纪,西班牙社会也在经历内战,相似时期,中国遭到日本入侵,中西民众对彼此的遭遇会身同感受,互相理解和同情。

  Carles Prado-Fonts:是的,这个时期新闻报道,对彼此偏于更多的是理解。

  记者:哪些职业的西班牙人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呢?

  Carles Prado-Fonts: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外交官、商人、记者和作家。在中国的西方人,主要也是这类职业的人居多。

  记者: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接受欧华报的采访。谢谢。

  在此感谢ALTER课题组的合作,同时也祝档案库可以不断丰富完善。

  如果您有关于1800-1950年间中西交流的资料,欢迎联系档案库ace@uoc.edu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