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马岩音乐讲座在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2017年02月05日 01:02 来源:欧华报


/

欧华报消息记者 木槿)近两个世纪以来,在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背景下,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冲击和影响。2月3日下午6时,中国优秀小提琴家马岩女士莅临中国文化中心(马德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国音乐的审美及其与西方古典音乐的融合”讲座。



马岩现任中国小提琴学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小提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少儿小提琴教师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是复旦大学室内乐团客座指挥,并主持上海市教委“马岩名师弦乐工作室”工作。

 

马岩女士

讲座以采访的形式进行,讲座中,马岩分别从中华民族审美在民族音乐中的体现、西方古典音乐如何走进中国、中西音乐两者的碰撞与交融这三方面展开进行讲解。


首先,主持人播放了古琴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的片段,该视频令在场观众体会到了含蓄婉约、和谐清雅的东方神韵之美。马岩讲到,各地文化精神的不同,究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中国人几千年来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中繁衍生息,使得亲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然而,中国这种民族文化和性格,不可避免的会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留下它的印记。比如,中国水墨画追求内省和理性,传神写意不重形貌,并且会有留白部分给观者充分的想象空间。马岩认为,回归到中国音乐,民族审美在民族音乐中具体表现为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三种形式。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和宴乐,旋律、节奏以优美纤细、典雅端庄为其基本风格特征。而各种宗教在中国长期共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宗教音乐。至于文人音乐,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是古代文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特别追求“清、幽、淡、远”的意蕴美,音乐的节奏则注重感性和即兴成分居多,比如中国名曲《高山流水》亦是如此。马岩老师表示,中和之美是中国人主要的音乐倾向,音乐的目的多为诉求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讲求和谐匀衡之美。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大一统,及崇尚规范的民族心理,所以更喜欣赏悠长舒展的单一线性旋律。由于既无尖锐性、也无阻碍性的音阶元素,所产生的旋律平和而自然,更加适合中国人顺应自然,安逸和谐的性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的交流越发频繁,两种文化不断相互冲击和融合。马岩说,早在13世纪,就有西方传教士向中国朝廷进献管风琴,1601年清廷得到了一架古钢琴作为贡品。之后,小提琴第一次出现是在1673年,传教士Pereira Thomas为康熙演奏了一首中国民谣,获得赞赏。康熙时期相当开放,西方古典音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在1778年乾隆年间,在清宫上演了意大利歌剧“切奇娜”。之后,教堂及教会学校也在民间进行了西洋管弦乐的传播。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界气象一新,中西、新旧两种文化激烈碰撞,这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深的影响。马岩介绍,新时代的音乐家主张不能“复古守旧”,也不能“全盘西化”,必须采取中国固有精神,并容纳外来潮流,让中西音乐调和,合作走出一条新路。马岩表示,其实这种主张也是回应了之前提到的中华民族对和谐共融的追求。扩大视野,兼容并蓄,无疑是对自身的发展带来的丰富营养。其实除了器乐以外,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还包括民歌、歌舞、说唱和戏曲等。然而在上个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中国各类传统民族艺术无一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并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现场小提琴演奏

讲到此处,马岩老师分别用两种演奏方式,用小提琴为在座观众献上了中国名曲《渔舟唱晚》和《梁祝》,即兴上演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旋律唯美动人,现场观众听的如痴如醉,为之倾倒。在演奏《渔舟唱晚》时,马岩分别用在交响乐团演奏时中规中矩的“五声音阶”演奏法,和“柔性节奏”演奏法两种方式进行了演奏,她向大家介绍说:“‘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为12356,没有半音音阶,以避免冲突和解决,更符合天人合一、中庸的民族特性。而中国作品经常使用的‘柔性节奏’,则是因为我们的音乐中有在唯美之处徜徉停留或渐慢、渐快的变化较多,我个人更喜欢这种演奏方式。”在演奏《梁祝》时,马岩借鉴戏曲中特有的滑音技巧,使用慢抹音表现抽泣、悲伤欲绝的感情。



最后,马岩向大家补充介绍了中国作曲家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她讲到,中国的管弦乐创作发展较晚,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经历了“引进”、“模仿”、“探索”和“创新”的四个阶段。谭盾将中国的哲学、文学与武术历史融合于一系列的协奏曲中,演绎出了具有强烈东方色彩的古典交响乐作品《武侠三部曲》。陈其钢创作的金、木、水、火、土五个乐章,银色和音响取代了传统的和声旋律,同时音乐音响素材的相生相克,形成了结构的深层动力。还有许多国内优秀音乐人的创作,已让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与流传。另外,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演奏家傅聪、马友友、郎朗等国际音乐人,以其独特的诠释风格和不可复制的个人魅力,在世界乐坛熠熠闪耀。


现场观众提问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针对听众们提出的相关问题,马岩女士以幽默的语言,耐心地为在座嘉宾进行讲解。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众多音乐爱好者纷纷与马岩女士合影留念。马岩生动的讲解,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音乐课,在场观众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在结构与内容上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全新体验,并盼望马岩女士的再次莅临。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