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文化输出?不商业化只有输没有出

2017年04月21日 08:26 来源:本报评论员 谷梁


/

  提要:4月23日是圣乔治,一个让加泰罗尼亚充满花香和书香的重要节日。圣乔治日,也是英格兰的国庆日。对于这个屠龙英雄的节日,600公里之外的马德里人,是漠然的,甚至不明所以。文化的隔阂,不在于距离!文化的输出,有其强弱的规律。中国和西班牙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这两个千年文明,为啥在海外,却显得那么怂?

  4月23日,对加泰罗尼亚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是玫瑰花与书的世界,一个比圣诞节还要热闹的日子。这一天,对600公里之外的马德里人来讲,非常遥远,马德里人会耸耸肩:“我们不放假!我也收不到礼物!圣乔治节,和我有啥关系?!”

  圣乔治屠龙,是巴塞罗那的代表雕塑,就像马德里的那头母熊。比巴塞罗那更崇拜圣乔治的,是英格兰人。英格兰的国旗是圣乔治十字,英格兰的国庆节,是圣乔治的殉道日:4月23日!

  历史上的圣乔治,为了保护基督徒不被罗马皇帝迫害,303年4月23日被害。圣乔治,同时还是德国、格鲁吉亚、保加利亚、葡萄牙的保护神。

  4月23日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祭日。

  这么富有文化含义的一天,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很少有人知道?这么一个重要的圣经人物,为什么在西班牙,知道的人也不见得多。反而是圣诞老人,作为英美圣诞节的舶来品,传播度和接受度更高?

  为什么西班牙年轻人更热衷于有圣诞老人的圣诞节,而把地地道道的西班牙本土节日“三王节”仅仅当作一个休息日?

  中国和西班牙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七夕节热度不敌情人节,而情人节又斗不过全国人民集体剁手的“双十一”光棍节!“双十一”,根本就不是一个节日好吗?!这个淘宝天猫创造的“消费狂欢日”,为什么就能血淋淋地把被推崇了十多年的情人节挑落下马?

  这对文化输出有何启示?

  我们从哪里了解和认识圣诞节?从美国电影,美剧,外国小说里!美国电影,以高度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娱乐着全世界人民的大脑,潜移默化地输出着美国价值观。在我们知道“九寨沟”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西雅图”!在我们知道“肉夹馍”之前,就知道了“披萨”。

  文化输出有很多种方式,但总有一些方式是特别有效,渗透力和传播度都特别强。

  另外一个文化输出大国是日本。产品输出,谁与争锋的产品优势,让你有时候无法不选择日本产品,比如相机!日本的漫画、动画片席卷全球的时候,日本的价值观,也随着动画人物被其他国家的读者所认知和接受。

  当我们想去旅行时,是会想到机器猫哆啦A梦的任意门,还是想到孙悟空的筋斗云?当我们在《舌尖上的美食》播出之后,惊叹中国的美食文化时,1999年,日本动画片《中华一番》就已经在深入细致地讲述中国的美食和厨艺文化了!

  最有效的文化输出,就是商业化的文化输出。我们总会嘲讽好莱坞套路,但英雄绝地逢生之后,总会有个地方飘扬着美国的旗帜!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还有一系列美国价值观,就在一场场电影中,给全世界的人洗了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很清楚:不同文化各有优劣,可人家就知道如何快速而广泛的宣扬自己的文化长处,弱化短处。当我们被人家的文化长处不断冲击时,我们的文化短处就更加明显!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何种有效的方式,去宣扬我们的长处,让对方感受到他们的不足呢?

  文化周?或者,座谈会?!

  呵呵!

  再呵呵!

  我们在一个商业社会,主动销售,或者被动买单,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传播方式。文化,不能顾影自怜的在展厅里高冷到凋谢!要有影响力,就必须放下所谓的身段。

  存在感都没有,谈何价值?

  曾经的文化,传播的是情怀。现在的文化,最好是变身为消费品。

  在那个到处都是情怀的年代,余秋雨堆砌辞藻满篇抒情的《行者无疆》,会打动无数大学生。当年我也被这本书打动,却浑然不知道其中还有几个章节特别提到了西班牙。今天再次翻看,发现余秋雨先生误读了西班牙,也误读了巴塞罗那。

  中国人习惯把巴塞罗那的Rambla大街称为流浪汉大街,就是拜余秋雨先生的误读所赐。了解巴塞罗那的人,不会认为这条大街和流浪汉有任何关系。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但余秋雨先生就这么武断的把巴塞罗那定义为:流浪者的城市。

  那是一个讲情怀的年代,靠有影响力的名笔大家去传播。他们笔下的花花草草,是生命,是色彩,是情绪。现在时代变了,我们笔下的花花草草,是品种,是环境,是养殖。《果壳网》专门负责给你科普,《读首诗再睡觉》,专门负责你的情绪。学富五车啥都懂的学者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偏好有垂直专业深度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应该适应这个早已改头换面的时代。

  在讲情怀的年代,我们也喜欢道德绑架,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那些给中国丢脸的人。

  为什么西班牙人觉得中国都是廉价货?为什么西班牙人总认为中餐就是柠檬鸡和春卷?

  我们能怪来西班牙辛苦创业的第一代华人吗?我们是否有几个瞬间,埋怨了他们“丢人”?

  我们不能要求百元店去卖真品翡翠!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一家中餐馆,都采用禅意飘逸的写意水墨去装饰!我们也不能要求第一代务工华人,学富五车,对中国文化信手拈来!

  当我们觉得有些中国人丢了中国文化的脸时,我们是否考虑过他们的局限?或许没有百元店里廉价印刷的中国国画,西班牙人会以为水墨山水是日本人发明的!

  文化输出,不是为了长脸,也不是为了支撑起你的文化优越感。当你在鄙视通过商业包装来输出文化时,你是否反省过自己这种文化优越感的对文化输出效果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最近两年,愿意学中文的西班牙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西班牙娱乐节目要聘用华人主持人?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吗?

  “中国越来越强大”,作为中国人,你怎么理解这个概念?作为西班牙人,又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按照中国式的骄傲表达方式,肯定是: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诸多方面均衡强大了!可是,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中国越来越强大等于:来西班牙并购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了!

  同理,国内的人为什么觉得西班牙很落后?因为西班牙经济衰退!媒体上都在说西班牙经济危机,有谁会在乎你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

  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型社会,我们的生活可以简化成两步:1.发现没有被满足的需求;2.通过消费满足需求。在这两步之外的内容,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淘宝、天猫创造的“双十一”会比中国元宵节还要热闹的原因。

  办一个高冷的XXX图片展,引来一群闲得发慌的社区老头老太太看热闹,拍几张照片,写一篇老外高度评价中国文化的意淫文章,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输出!

  这个图片展,是读者没满足的需求?还是通过消费可以满足的需求?都不是!只是一个刷存在感的弹窗小广告。

  无法商业变现的文化输出,都是耍流氓。艺术的衰落,不是人心浮躁,而是艺术的传播模式需要变革了。文化输出,面临着同样问题。

  餐馆,就是饮食文化商业输出的最佳载体。开一家地道的中国餐馆,比在亚洲之家上映十遍西语版的《舌尖上的美食》更有影响力。

  有效的进行文化输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海外立足的重要支点。

  比卖文化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现在我们有能力有实力进行强势文化输出,为什么还总局限在刷存在感的阶段呢?

  在这个消费成狂的社会,你还端着个架子,不去思考商业化的文化输出,是还要再贮5000年库存吗?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