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中国“企业家经济”时代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7年04月28日 05:12 来源:经济观察网


/

经济观察网消息 (文钊/文) 1980年代前后,零增长经济、经济停滞这样的悲观论调盛行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察却指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发现,那是美国就业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尽管财富500强企业,钢铁、汽车、橡胶、电气设备等传统行业提供的就业在下降,但是美国一年新诞生的60万家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型成长公司的就业机会增长率是美国经济的3倍。德鲁克说,这些带来了新增长和就业机会的企业,是新技术的代表,是知识和人类劳动的新应用。

德鲁克将这些观察写入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这本书,他相信这种变化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企业家精神”。他以企业家经济为其定义,宣称“我们需要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正常、稳定和持续的行为。”

2017年的中国正在发生相似的变化么?经济“L型”宣告着两位数高增长的结束。如果从过去十年的最高点算起,中国经济去年6.7%的增速已经打了一个对折。不过这几年中国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保持在每年1300万左右。一方面传统企业去产能面对着巨大的人员安置压力,另一方面,新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始终在增加。阿里巴巴宣称在2016年创造了超过3000万的就业机会,滴滴出行则报告提供了1750万的就业和收入机会,其中238万多来自于去产能行业。不难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增速略有调低,新增就业指标却从1000万人提高到了1100万。

但是不能忽视这样的数据:2016年,民间投资首次出现断崖式下滑,民间投资增幅多年来首次低于国有投资,其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跌了3个百分点,这也是第一次。在谈及民间投资时,信心成为高频词,企业家移民的话题,也不时泛起涟漪。

然而我们一定会注意这样的信号: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过去几年里决策层就此频频释放暖意,去年末,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公布,“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最终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仍在中高速轨道上运行的中国经济,是否正在拥抱属于自己的“企业家经济”?这是一个怎样的中国故事?

产权保护和企业家精神,类似的表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非第一次。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2015年,“企业家”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让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保护。

“企业家精神”2016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提出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时,提出“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并呼吁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与之相关,产权的平等保护原则也进入这份报告: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

210多年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创造了“企业家”这个词。他认为,企业家的使命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而在100多年后的熊彼特看来,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贡献者。在中国,1984年的张维迎激情澎湃地喊出:企业家才是经济增长的国王。他将企业家精神归结为冒险精神、创新精神、不满足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又是企业家生命之根本。

在历史的纵贯线上,1978年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直至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们看得到一条清晰的轨迹:市场地位逐步确立,企业家重新回归,企业家群体从萌芽到生长,终成燎原之势。

即使如此,在将近40年的改革进程中,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企业家精神,感知他的重要,期待他发挥应有的作用。从2014年的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到激发企业家精神,进而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激励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如此微妙又耐人寻味的语境变化,折射出怎样的现实转换?

2017,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第四年,中国经济L型会持续几年?这是一个尚未打开的问号,还没有谁能拿出笃定的答案。

2015年,当中财办主任刘鹤开始牵头研究产权保护问题的时候,似乎在外界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当他在广东、浙江调研时不断地提出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时候,媒体的报道依然未兴波澜。

20168月,中央深改组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数百字的新华社电讯稿,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力。到这一年的11月末,这份意见全文公布,舆论才赋予其更多的重视。即使如此,仍有研究者认为,它的重要性“被低估”了。

虽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那条下行的增长曲线。中国经济从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到今天的6%-7%,信号明确不过:规模扩张为特点的高增长已经划上句号。

中国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希望实现经济引擎从传统到新兴的切换。最深刻的变化在于,如果说过去的增长是粗放的资源消耗型的,是通过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实现的,现在这种增长模式已经无可维系。

出路何在?从投资主导,转向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驱动,实现从资本积累到技术创新的转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说,过去20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是连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从蒸汽机时代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概莫如此。

中国经济没有其他选择。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如果要问,这种创新潜能如何变为现实?企业家精神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从互联网+、分享经济,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主角不再是政府,而是企业、是创客,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和企业家,技术创新依赖于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是否真正绽放,就像一颗种子需要阳光雨露,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才能破土而出,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颗大树。

却在此时,民间投资增速下行亮起了红灯。2016年开年,民间投资划出的增长曲线令人惊讶。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2%。此后民间投资增速一路下滑,当年6月更是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过去几个月虽然转负为正,但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仍然滑落,从2015年的64.2%,下降至61.2%。要知道,2005年至2011年,民间投资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乐观的人士预期,民间投资占固投比重要不了几年就会超过70%

当民间投资者却步不前,企业家精神从何而来?由此,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数次专题讨论,为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制定对策,以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政策路径是清晰的。保护产权首当其冲。刘鹤说的明白: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在此形势下,尤其需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这对于提振市场信心特别是企业家信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投资兴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保持经济发展持久动力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产权保护,包括财产权也包括知识产权。无恒产则无恒心,当产权——无论是财产权或者知识产权,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时,没有人肯为未来投资。

一个被严格执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创新者或权利持有者暂时的合法垄断报酬,以此鼓励创新和研发,并保护知识产权交易,使之形成有效市场。反之,如果他的产权可能因各种原因被侵犯,创业创新者或许没有人愿意耗费时日去做这样的事情,他们也许更愿意向他的窃取者那样,更乐于向短期效应投降。

这是荒唐的一幕,也是现实的惩罚。

企业家以其创新和锲而不舍的冒险精神,大胆尝试和把握机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因此获得回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是产权能够被清晰地界定,如果产权不清晰,或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企业家就会被捆住手脚,或者四处碰壁,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

所以,为“企业家松绑”,这是回响多少年的呼声。就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而言,市场化和法治化是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对企业家来说,也是有效的定心丸。一切水到渠成。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全文发布,文件开宗明义“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是产权保护方面的“顶层设计”,也是对民营企业家和整个社会重大关切的最为深入到位的回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以一个完整的段落阐释“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承诺“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中国正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催动一个企业家经济时代的到来。这是一种以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上,经由创新驱动的,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实现的经济增长模式。

彼得·德鲁克说,我们需要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正常、稳定和持续的行为。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应该成为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基本行为。

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才能诞生稳定持续的企业家精神,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中,企业家经济才会破土而出,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围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和清晰的政策框架已经可见,而且正在逐渐丰实。

首先是产权保护。本届政府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强调产权保护制度,上述指导意见,没有回避企业家关心的历史问题,要求“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坚持有错必纠,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案例。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旧法之间从旧兼从轻等原则,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创业创新是一个长周期的事业。企业家需要信心,更需要稳定的预期。坦诚而严肃地面对历史,也可以看做对未来的庄重承诺。

当然在此政策框架下,还应该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比如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又比如税收法定原则的加快落实等等。

接近40年的改革开放,对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来说,是一个正向的循环。产权保护观念的深入和法治的健全,是企业家精神的护航者,使之绵延持续,在和市场的不断碰撞中释放耀眼的火花。它是企业家经济的助产士。

其次是简政放权,削减各类行政审批。通过进一步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真正落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放松管制,真正管住管好“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政府仍然在微观经济中干预太多,仍然掌控大量本该有市场来配置的资源,企业家的才能就无从发挥,企业家精神就必然受到遏制和削弱。

毫无疑问,建立“亲”与“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是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必然选择。

再次是减税降费。去年,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减税5700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当然就整个税制改革而言,鼓励企业愿意投入,愿意将更多资源倾向于研发的税制调整,也有利于企业家经济的形成。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这当然是减税之举,但也具有鲜明的创新支持导向。

第四,放开市场准入,进一步打破垄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报告并提出三个“凡”字: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与此相关的则是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家需要在一个互联互通,资本和人才都可以自由流动的大市场中发挥作用。国资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也将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大的腾挪空间,让企业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角。

如此,一个企业家经济的时代呼之欲出。不用怀疑,只要有市场空间,企业家就能凭借其超人的嗅觉和冒险精神,把握机会,为我们提供那些从所未见的商品和服务。他们是新市场和新的分工的创造者,也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引领者。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