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生花 妙不可言

2017年11月09日 13:52 来源:今日青岛


/

  砚台与笔、墨、纸,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是文人案头必用之物。 53岁的青岛即墨蓝村镇五里村村民潘明灿,坚守传统砚艺20年,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益求精、把文学艺术的精髓与传统历史典故充分地揉和起来,达到人砚合一、文石合璧。 

  走进潘明灿的卧室,地面、窗台、书桌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砚台,造型独特、雕工精致,令人爱不释手。据潘明灿介绍,他的祖父是一名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字,自幼受到祖父的熏陶,也逐渐喜欢上练习书法。1983年入伍后,潘明灿在部队里拜军旅书法家为师练习书法,回到地方后,潘明灿一有空闲便静下心来勤加练习。由于他喜欢写大字,急需一块堂大发墨的砚台。在与文友交流时,得知当地马山石制作砚台,于是萌生寻找石料自制砚台的念头。 

 

  1997年,邻居翻盖新房时,潘明灿偶然在旧宅地基里寻得片石一块,开砚堂后发现绿黄两色,发墨且不凹心,只是硬度较大,雕琢起来有些不易。砚台制作完成后,他在砚额上刻上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观赏实用兼得。从那以后,他迷上了传统砚台制作,先后用马山石做了大大小小十几块砚台。 

  “制作砚台非常费工夫,快则四五天,慢则几个月。”潘明灿说,砚台制作技艺最常见制作材料是石材,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河砚,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砚台制作有选料、设计、切割、雕刻、打磨、洗涤和配盒等十多道工序,雕刻砚台前,先打好腹稿,最大程度地保持砚石原先形状,再根据创意进行雕琢。雕工要根据砚本身的厚度、大小、材质、形状,选择合适的人物雕、动物雕、花鸟雕、风景等等。一把普通的刻刀,可以变换出深刀、浅刀、斜刀,细刻、线刻、缕空这些炫丽的雕法。砚堂的制作像画素描一样,最注重的是要看“三庭五眼”的比例,看着舒心顺心。砚池的边缘要有一个向里凹的弧度,倒入水以后倾斜砚塘,水不溢出。 

  “砚台的制作不仅仅是外观的美,更多讲究的是实用与观赏性。”潘明灿说,古代的砚台大体可分为三种,宫廷砚、工匠砚和文人砚。一直以来,他所专注的便是文人砚,将每块砚石的来历、故事、创作理念用诗句表达出来,再镌刻在砚台上。20年间,潘明灿先后制作了三四百方砚台,特别满意的仅有三四十方,他打算这两年多制作一些文人砚,砚台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举办一次砚台展,再出一本《砚谱》。( 马丙政 ) 

  【配图 1、潘明灿展示雕刻的精品文人砚

  2、切割

  3、打磨

  4、雕刻


[编辑:页丛槿]

友情链接 |
中新网 中国侨网 新民网 澎湃网 界面 新华网 人民网 海外网 中国网 美国《美南新闻》 希腊《欧洲联合周报》
央视网 凤凰网 澳大利亚华夏传媒 广东侨网 中国山东网 青岛侨办 观察者网 法国《欧洲时报》 日本《中文导报》
欧华网  |
关于欧华 加入我们 寻求报道 联系我们
总编室 E-mail:ouhuabao@ouhua.info
广告部 E-mail:publicidad@ouhua.info
合作伙伴 |
北方网 南方网 红网 西藏新闻网 天山网 荆楚网 浦东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千龙网 红色旅游网 红色记忆网 国家风尚网 中国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