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爱华中国文化大讲堂深受学生喜爱

2017年12月04日 08:32 来源:爱华中文学校


/

你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吗?你知道中国的邻国有哪些吗?你知道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吗?你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吗?你知道中国的少数民族情况吗……

这是我们学校每月一次的“爱华文化大讲堂”的开场白。今天的主讲内容是中国地理常识,其主题是“我们的大中国”。主讲老师是爱华中文学校三年级A-2班的裴正伟老师。裴老师围绕着中国地理常识方面的内容,向在座的华裔学生们抛出的提问,学生们顿时饶有兴趣地举手回答。

裴老师通过图片播放,利用对比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地域广大,气候迥异,物产丰富的诸多特点。尤其对从南到北和从西到东的美丽而丰富的景观做了简要的介绍。裴老师的课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学生们。

爱华中文学校自2016年9月开始给中高班学生开设文化大课,开设文化大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课堂,让生活在海外的华裔学生能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并因此对祖籍国有更多的了解,并在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地理的同时,能拉近与祖籍国的感情,增进学习中文的兴趣,并能把学到的中文知识运用其中。事实证明,开设文化大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除了认真听课外,还会提出很多个为什么。

担任本周文化大讲堂的裴正伟老师,出国前曾经是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资深地理老师,而且还是常州教育研究院的地理教研员,从教十六年多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中国地理对于裴老师来说,简直就是一幅印记在脑海深处的活地图了。请听听他第一次面对华裔学生讲中国地理知识的一点思考。

爱华中文学校校长 黄小捷

 

关于中国地理大讲堂的一点思考

本周的爱华中文学校中高年级学生的“中国文化大讲堂”由我来主讲。我的主讲内容是中国地理常识。

给才上三四年级的海外华裔学生讲中国地理知识,我觉得有点难度。在西班牙,他们学到的中国地理知识本来就很有限,即使在中国,比较系统的中国地理知识也是从初中二年级才开始有的,更何况,在学习中国地理之前,还应当具备地理基础理论知识。然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的地理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扎实,甚至有的还是空白。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我们的“大讲堂”不应囿于“讲”,更应被定位成一门这样的课程:基于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基本的地理素养,激发热爱中国的思想情怀。

在地理学习素材方面,国内学生人手有课本、地图册和填图册。而在我们的海外“大讲堂”上,教师的语言和课件,几乎就是学生全部的信息来源。既然不能仅限于“讲”,那就必须充分地让学生“动”,即眼动、心动、口动。每张图都要说明问题,都要从启发思考入手,每张图都要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余地。而文字,则必须精简再精简,降低学生在汉字理解上的难度,而使之专注于图表所反映的信息。高质量的视频也不可或缺,往往比千言万语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感官上的冲击力。近年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能充分展现锦绣中华的纪录片。对此,也必须加以搜集和编辑,如《美丽中国》、《鸟瞰中国》等。

丰富的素材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一个基本前提,挖掘地理和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得靠教师的引导了。从国内地理教学的经验来看,喜欢地理的学生为数不少,对地理避之不及的学生也时常可遇。这是为什么?不喜欢地理的学生总有不同的理由,但有一条理由恐怕是教师的错误引导造成的:地理要记要背的东西比较多。是的,任何学科都有要记要背的内容,为何对地理“罪加一等”?地理,其实更多的还是偏“理”,地理现象的背后是地理规律,学生掌握了地理规律,会感觉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渐渐变得秩序井然。这就得靠教师的引导了。学生掌握地理规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地理素养,他看问题的方式也会悄然发生变化,当他走上社会,他的思维就会表现出更高的系统性,这是受益一生的本领。

近年来,中华民族厚积薄发,在不少领域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中华文明在向全球辐射,而全球也在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国。海外的华侨子女,也需要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知之深,爱之切”。许多外国友人在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之后,便喜欢上了她。我相信,虽然就目前来看,“中国地理”对不少华侨子女来说,还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但随着深入的学习,他们会欣赏并渐渐地爱上他们的祖辈曾经生活过的热土,他们也会在自己的灵魂深处留下中华文明的烙印。

综上所述是我对“大讲堂”的理解和定位,其中包含着一名地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接下来,便是“摸着石头过河”,看看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了。

从“大讲堂”的组织和实施来看,目前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准备的。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首先,从教学内容的成熟度来看,选择性地使用国内的地理教材为上。我选择的是人教版的初二地理课本。保留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改编课堂活动的内容,缩减过时的内容,增加高水准的多媒体素材。例如,在今天的“大讲堂”中,将中国的地理位置在谷歌地图(地球仪)中展示,缩减各少数民族的具体分布情况,增加《鸟瞰中国》中关于傣族和哈萨克族的传统民族活动。

其次,结合一年一度的“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应当在“大讲堂”中穿插有关中华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次,要揣摩学生对教师地理讲课语言的接受能力。在科学严谨性和通俗性之间找到平衡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教学时间的安排

因为“大讲堂”是对中国地理的“浓缩”,课时少而信息量大,故应将一节课由45分钟延长至60分钟以上为宜,否则,很难达到“沉浸学习”的效果。下次的“大讲堂”要在三个月以后了,这期间如何巩固学习成果,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虽然今天的“大讲堂”早已结束,但关于“大讲堂”的思考还在继续。教师在引领学生领略亚欧大陆另一侧的万般风景之时,也在走进一段未知的路程。指引方向的,终归还是那苍穹之上的北极星,消除迷茫的,终归还是那故乡明月。

爱华中文学校大讲堂老师 裴正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