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问渠哪得清如许——我的点滴追忆和絮语 贺词贺信(三)

2017年12月11日 10:33 来源:张忠民


/

转眼之间,十五个春秋已悄然逝去,但异域重操就业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回想西班牙侨界第一份全彩色周报欧华报的诞生,个中滋味至今令我五味杂陈。

我曾经在杭州日报从事党报新闻工作长达十六年之久,在出国定居后的一次聚会中,在著名侨领王绍基先生的热情感召下,为了生计也为了重温旧梦,于是在绍基老兄大力投资下,我与陶辛夷总编及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开始了创办欧华报的艰辛历程。

从办报理念到版式风格,从编辑方针到栏目设置,从标题制作到清样改稿,从广告规格到印刷出报,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和这群有新闻志向的小伙伴们泡在一起相互切磋,为的就是能早日奉献一份新颖好看高端大气的华文媒体。

为此,我还以龙井石为笔名首次开辟了个人时政专栏,每周从选题、撰写、配图、排版,每天眼观四周,耳听八方,扭紧发条,每天倒也过得忙碌且充实。多少个彻夜未眠的日子里,为了这份报纸的顺利出版,可谓是人人呕心沥血,个个不敢有任何懈怠。

也许,正因为具有饱满的新闻热情和写作特长,也由于是不忘初心,耐心坚持,终于让原本平凡的我们,从此随着这份南欧著名侨报的声名鹊起,多多少少也见证了西班牙侨界生活的历史变迁。

当年的编辑部内,几乎人人一专多能,分工不分家,无论是报道侨界新闻动态,调查新闻内幕,还是编译当地重大新闻,采访新闻人物,编辑专栏稿件,甚至活跃于各种活动和广告策划之中,一时在南欧大地上把欧华报做的风生水起。

当年的我也笔耕不辍,除了有话想说,因为内心有一份文章改变世道的执着与冲动。在欧华报期间,我曾写了几百万字的专栏文章,但由于缺乏全面开拓新生活的精神底气,如今想来不少文章里流露出来的偏激和灰暗,调侃和自作多情,其观点和立场都有欠成熟和偏颇之处。

但值得欣慰的是,直到如今仍有一些读者惦念我的近况,有人见面聊天居然还记得我当年写作的文章内容,这时常令我内心回归自信,温暖如春。这大概这就是时间和情怀的力量吧,它给予一些,也拿走一些,比如朋友,比如梦想。告诉你,人到了一定年纪,有些事,发生了只能接受;有些人,失去了只有放手。

十五年来,欧华报虽经历了变迁,但严肃的办报宗旨与鲜明的风格未变。回味欧华报走过的的心路历程历程,其背后最强大的精神底蕴无疑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痴情坚守。当年海外华人办报正如雨后春笋般兴盛,但能坚持下来,且越办越好看,实属不易。在中国实力全面崛起的时代,如何报道中国故事,让海外华人的声音成为住在国多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任重而道远。在僵硬的新闻观、文化偏见或者刻板印象所包围的世界上,海外华文媒体,既不能先入为主、自我臆想,又不能不假思索,以偏概全,这既是当下新闻难题,亦是自媒体时代的新挑战。一辈子不长,能坚持干好一件事本身就非常不易。

曾想过,当真正的晚年生活来临时,我渴望每天早上在咖啡的浓香里可以从容不迫地阅读一份新闻报纸。由于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当下资讯的收集越发方便、快捷,一切知识看起来似乎唾手可得,但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那种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社会精神也将渐渐消失。众多海内外传统媒体成为渐行渐远的背影也是不争的现实。

曾经的新闻真实可信,现在的报道真假难辨;曾经的我们抱团取暖,现在却各自为战;曾经的我们公道正义,现在则只剩下眼球经济。我想,报纸从来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现状,他只是记录发生的历史,最多做到让一些报道与文章悄然改变一些人的思维方式,耳聪目明挺好,但能让自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头脑和思考能力则会更活得更幸运些。也许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海外华媒今后的路该往何处走?未来的新闻传播靠什么奉献读者?经验只能导致守旧,创新又缺少方法,不改变思维方式会枯死,改变思维方式说不定才会起死回生。回味欧华报一直坚守的创业精神,我想,趁着心动还没有化茧,趁着日子还未曾谢幕,想做什么抓紧去做,想干什么抓紧去干......风吹异乡,暗流涌动;红尘深处,唯有创新;凤凰涅槃,方有可能。

欧华报十五载之际,几句闲言碎语,不成敬意,权当老友捧场,是为记。

 

(作者系原欧华报副社长,西班牙新东方文化学院院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