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经济观察:剑指“中国制造2025” 美国能否如愿?

2018年04月04日 09: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中新社北京4月4日电 题:剑指“中国制造2025”美国能否如愿?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并公开征求意见。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将涉及中国约500亿美元出口,建议税率为25%,涵盖约1300个税号的产品,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

  美国剑指“中国制造2025”的意图明显。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为何剑指“中国制造2025”?

  美国公布清单时间比预想的要早。按原定日程,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基于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高额关税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应在此后15天公布产品清单。

  “美国这轮打击来势汹汹,就是剑指‘中国制造2025’。”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中国科技进步有目共睹。尽管在半导体、医疗器械等领域仍有不足,但这些短板都已作为重要的产业方向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继续强化这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美国比较有优势的科技领先地位将会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美国之所以要对“中国制造2025”动手,正是要给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设障。

  东艳说,301调查征税清单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在这方面中国眼下还不足以对美国构成竞争,“美国提前出手,就是怕日后形成竞争”。美国此番行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而是抑制中国产业转型和发展,需引起高度警惕。

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听证会上,阐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当天中午,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的总统备忘录。 中新社记者 邓敏 摄

  美国能否如愿?

  以“中国制造2025”为打击对象,美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美制造业领域近年来合作相当密切。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中国商务部此前发布报告称,没有中国的支持,美国企业很多创新都将因成本问题而无法商业化。

  例如,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不少美国知名企业现在都与中国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苹果公司的手机、电脑产品在全球有700多家供应商,其中近一半在中国;美国高通公司在华芯片销售和专利许可费收入占其全球总营收近六成,而使用美国芯片的中兴通讯公司每年对美出口手机超过1500万台,在美市场份额超过8%。

  在此情况下,美国将信息和通信技术等产品纳入加征关税范围,很可能会给不少美国大企业造成打击。

  中国如何接招?

  中国的反击已经在路上。官方明确表态,将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此前说,中国“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不排除任何选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对中新社记者说,美国举起301调查大棒,是要通过威慑、恐吓手段,“将压力推到最高”,迫使中国做出大幅让步。在此情况下,中国进行对等回击尤有必要。这既可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可控制事件烈度,使两国贸易摩擦不致完全失控。

  “中国将出台有理、有力、有节的反制措施”,东艳说,中美贸易摩擦已进入紧张期,“但还在可控范围内。”

  目前中国对美贸易反制还不涉及大豆、汽车、飞机等产品。若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中国手里可打的牌还有很多。

  仅以大豆为例,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主,美国62%的大豆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中国以关税回应美国的关税制裁,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可能暴跌71%。

  专家认为,在此情况下,特朗普企图以贸易战达到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不仅难以实现,甚至将适得其反。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