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华人形象魔咒:不做烂就没法迭代

2018年04月09日 09:13 来源:本报评论员 谷梁


/

  提要:3月28日《国家报》(El País)发表了一篇贬损中国留学生和马德里康普卢顿斯大学新闻系的文章。这件事情还在持续发酵,新闻系留学生,康普新闻系都对这篇报道做出了回应。对比我们华人、留学生以及国内读者的反应,笔者内心生发出丝丝悲凉。因为西媒贬损中国留学生的同时,也有一些我们自身无法破除的魔咒。

  《国家报》这篇文章中,对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西语水平极尽讽刺。比如开篇第一段:“上课十五分钟后,这些中国学生,要么窃窃私语,要么梦见周公,要么网上购物……这些亚洲学生的西语并不好,老师甚至讲usted (您)和 tú (你)的区别。”

  那堂课的留学生觉得很冤。本来就是“语言学”的课,那堂课的主题就是“Usted”和“tú”的区别。

  简单的证据,就可以证明这是一篇“刻意栽赃”“先入为主”的“评论”。这位记者,先有了一个批判的立场,切入点和选取的素材自然是为了证明“康普招生无底线”“中国留学生混日子”“中国学生过多导致新闻系教学质量下降”等观点。

  对于这种以偏概全的论证模式,为新闻同行,咱们呵呵就好。诚心要黑中国人的西班牙记者,她也不是唯一。

  康普新闻系的中国小伙伴,觉得很受伤。一方面是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被西班牙国家一线媒体批判了,另一方面是觉得这种基于“一定事实”的“曝光”,降低了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信誉度。

  康普新闻系中国学生之多,“仿佛是中国某所大学新闻系”,这是既定事实。对于相关文凭的含金量,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比康普更早爆出黑幕的,是马德里某大学的文凭买卖。正规文凭,有钱就能买得到。

  康普新闻系被曝光,除了《国家报》记者别有用心的栽赃,也暴露了西班牙的中国留学生市场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引起西班牙主流媒体的关注,同时也激化了大学和新闻系的内部矛盾。

  放低招生标准,是真的! 考试包过,也是真的!康普新闻系这么做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实际上,新闻系不是降低了它的准入标准,而是放宽了她的目标生源市场范围。因为康普新闻系的高端优质资源的品质没有降低。

  康普,或者西班牙各大学,招收的中国留学生,学费比欧盟学生高出至少一倍。学校需要运作资金,部分市场化运作也无可厚非。西班牙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私有化”进程之中。

  曾经完全免费的医院,开始收取小额看诊费。原来公立的医院,开始变成半私立。政府投钱建的医院,直接奔着私立医院去了。救死扶伤的医院,都面临着资本私有化的冲击,更何况一个教育机构?

  康普早年是放宽了招生标准。当西班牙的留学市场越做越大,越做越成熟,中国人的“智慧与变通”,就开始发挥力量了。

  你学校不就是要生源,要学费吗?!没有问题!我给你带学生,保证学生都按时交学费,甚至可以考虑抬高一点点的学费。作为帮学校解决生源和经费的回报,学校必须适当放松录取标准,必须适当放宽考试要求,解决中国留学生两大需求:语言不好也能入学,学得不好也能拿到学位。

  人家花钱,不就为了一个学位嘛!简单粗暴,直奔主题!

  西班牙人怎么可能有中国人的脑子那么灵光。从扩充招生人数,到降低招生标准,再到放松考试审核,到最后,“包录取”“包过”“包有证书”各种神奇的“有偿服务”鱼贯而出。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最终结果,那你就错了。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学校干脆授权某个善于市场推广和经营的中国机构或者中国人,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与中国留学生的机构。这个机构,挂着学校的名,对外招生。

  而真正的利益链终端,还不是这个“中文服务窗口”,而是国内的留学机构。能带来生源,才是真正的大拿。去哪个国家留学生,主推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国内留学中介决定的。

  大学本身没有了门槛,中国人的中间机构,反而给中国留学生设置了门槛!强迫学生调剂专业、答应的后续服务无法兑现、一项服务衍生出其他缴费项目……

  各种精心设计的利益链条形成,各个环节开始运转,这个时候,各种妖蛾子就出来了。

  无论是留学,还是移民,还是投资,都存在太多的变数。国人有出国的意愿,却没有出国的见识。

  外面的世界,只要能用钱解决的,咱就不怕。为了能来西班牙,多出点钱也心甘情愿。来了之后,发现了真相,又痛撕中介黑心没底线。人啊,最怕的就是那个“万一”。为了能保证拿到居留,听中介的话,花钱买个好的更有保障。花钱完美躲过了各种“万一”,顺利拿到居留之后,又开始翻人家的黑心旧账。

  国内中介从客户身上已经扒了一层,又挤压地接服务的利润,地接服务自然要从客户身上找补回来。客户为了达到目的,“忍辱负重”。知道办事要花钱,只要找中介,就做好了被坑的准备。心甘情愿地往下跳,跳下去之后,才知道这个坑,比自己想得要深!该找谁闹呢?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利益关系。自始至终,所有环节的任何一方,都带着深深地“怨念”。留学如是,移民如是,出国旅游也如是。

  这是我们关起门来,自己反思。

  在利益的驱动下,我们总在追求最短时间的利益最大化,放弃了所谓的“可持续发展”。都是狼,你不吃,就被其他狼吃了。所以,必须快准狠!

  事实果真如此吗?真的只有和其他狼在同一个地盘抢食这一个选项吗?

  很不幸!事实就是如此!

  那么广大且多样的市场,那多种解决方案,为什么大家都在砸钱拷贝这一种?

  因为试错有成本,开拓要时间。既然有现成的成功模式,为什么要自己去摸索和开发?

  大家一起跟风复制。见者有份,跟风者都能吃得很好!市场培育起来,也是利益分配开始失衡的时候。盲目进入者越来越多,市场被挤压,那咱就压缩成本削减服务拼价格!原来随随便便都能吃肉的,现在只能吃素。再后来,大鱼来了,底子厚实的大佬不赚钱,大手笔砸钱做乱市场,饿死你们这些小鱼小虾,然后再独享市场。

  被资本基础市场的小鱼小虾怎么办?重新寻找新的市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另辟蹊径呢?

  旅游市场越做越乱,移民市场越做越乱,留学市场越做越乱,房地产也越做越乱,我们熟悉的餐饮、百货、甚至没啥利润的媒体,都无法跳脱这个怪圈魔咒。

  看见人家吃肉,自己模仿着做,至少可以喝口汤。没有汤喝了再说!

  曾经的地接导游,日子很滋润。后来会开车的,会几句西语的,奢侈品店有关系的,都变身地接导游。把市场培育起来之后,国内的旅游集团来了。空降领兼地,抢地接导游的饭碗。地接导游们只有寻找升级迭代。领兼地来了,带着大团,4000人民币五天六国八城。出国旅游变成了为朋友圈拍照。大团做烂之后,小众定制游开始迭代!

  移民同样如此。葡萄牙15万的房子卖成50万欧,市场做烂之后。西班牙相对没有那么黑心的市场开始崛起。市场利润从30万,压缩到10万。现在压缩到一两万,还有客户抱怨。最后迭代出来的,就是地产项目投资带来的真实收益,而不再是新房、二手房差价倒卖。

  最后回到留学。低门槛招生泛滥之后,留学含金量下降,文凭被做烂。最后迭代出来的,不再是文凭实力,而是“工作经历”和“实战能力”。虽然“工作经历”“项目执行”也可以成为“快消品”,但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也未必是个坏事。

  不作死就无法迭代,这个不是华人的问题,是经济市场本身的规律。既然有这个规律,我们为什么总要跟风,不多看两步呢?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