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当华人孩子被西班牙人歧视时……   

2018年07月30日 04:38 来源:本报评论员 谷粱


/

 

  提要:一位在西班牙生活了近十年的华人妈妈,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带回中国去培养。理由很简单:孩子缺少文化认同,内心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都很难建立起来。中国人的外貌是没法被改变的,当西班牙人因此而嘲笑或者戏弄华人孩子的时候,这种文化认同的缺失,就会在孩子内心造成无法治愈的伤害。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成年人,在中国接受过教育,对中国有成熟的认知。当西班牙人或者外国人用“chinos”嘲笑我们时,我们有各种理由来“无视”“鄙视”这些“充满恶意的攻击”。比如:“你们这些西班牙农民,没有见识,不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就在这里瞎哔哔,不和你们计较。”“中国经济强大了,你们这是在嫉妒!”等等。这些被我们用来“平复内心愤怒”的“理由”,可以减少这些“恶意攻击”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一个强大的靠山,无论是“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还是中国“日益崛起的经济发展”,都是支撑我们“自豪感”不被伤害的“保护伞”。

  但是, 5、6岁甚至12、13岁的孩子,他们没有这层保护伞!他们对“中国”没有概念,也不知道拿什么来支撑自己内心的“自豪感”。面对西班牙孩子恶意的攻击时,他们只会迷茫和困惑:为什么我不是西班牙人?为什么我会是中国人?我和他们到底哪里不同?这种不同并不是我自愿选择的呀?!这一系列的“困扰”会激发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厌恶自己这身亚洲人的皮囊,或者抗拒与西班牙孩子相处。无论是哪种自我保护机制,对孩子的身心来说,都是不健康的,这种内心伤害也是不可逆的!

  运气好的华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受到这样的“恶意伤害”,周围都是善良有教养的西班牙邻居。但“文化身份认同”对保持年幼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

  这位华人妈妈发现,当学校里一两个比较顽皮没有教养的孩子开始用“chino”来“嘲笑和讥讽”自己的孩子,其他原本没有恶意的西班牙孩子,会跟风加入到这个“恶作剧”的团队。这种“恶意”会被环境放大,自己的孩子会越来越抗拒这个环境,持续被迫进入到这个环境的恶果就是:孩子会有自闭的倾向。

  孩子有自己的反抗自卫系统。性格稍微柔弱的孩子,会选择隐忍和逃避,对这个环境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不愿去学校,不愿出门等等。性格激进的孩子,会选择回骂甚至肢体对抗。选择对抗的孩子,能够为自己争得一些尊重,会降低其他孩子对他的戏弄。但更多情况是,孩子因为对抗,而被大部分孩子孤立,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这位华人妈妈多次和学校沟通过,希望学校能够让“恶作剧”的西班牙孩子认识到错误。但是,学校并不会因为“孩子间的玩闹和淘气”去影响自己的生源和收入,更不会去惊扰西班牙父母。多次交涉无果之后,连孩子都会觉得:妈妈,你这样做是没有用的。

  孩子的这种“屈就”是对环境的适应。但孩子的这种“无力”和“无奈”却是这位华人妈妈所无法接受的。最终,这位平时非常理性的华人妈妈,带着孩子到学校,找到老师,把几位欺负自己孩子的同学叫到一起,要他们当面道歉。

  学校自然是不会配合这位华人妈妈的要求,但这位华人妈妈认为自己必须做这件事情,必须在孩子面前去“闹学校”“捍卫自己的尊严”。

  这位华人妈妈早就知道,去学校要求老师和学生道歉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不会配合。但是,这个没有结果的行为,却可以给孩子一个“支撑”,这个支撑就是:就算全世界没有地方为你主持公正,至少你的妈妈,会支持你,为你争取公正。不要丧失了争取公正的信念。

  大家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位溺爱孩子无理取闹的父母,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没有教养和暴力。事实正好相反。这位华人妈妈非常注意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从小就自己吃饭、睡觉,甚至要做家务。但是,在心理健康上,这位华人妈妈发现,对15、16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种族特征差异”可能是一个无法“破解”的困扰。

  当孩子没有来自“种族”的“文化支撑”时,孩子不会因为“中国灿烂文化”“中国强大经济”来支撑自己“中国人的皮囊”这一“特点”,父母只能以其他的方式,给孩子以支撑。尤其是当孩子面临着“校园霸凌”时,更不能让孩子丧失“抗争与争取”的斗志,否则只会变成一个“委曲求全”的人。

  让这位华人妈妈感到最庆幸的是:对于西班牙孩子拿“chinos”来讥讽和欺负自己的事情,孩子只是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他们是“Malos”,并没有把原因归结为“自己是亚洲人”。

  这一点为什么那么重要?

  孩子因为“他们是Malos(坏孩子)”而沮丧,这是外因,孩子并不会质疑自己。环境改变了,离开那些Malos坏孩子,世界就会很美好。如果孩子把原因归结为“我是一张中国面孔”,这种“自我否定”带来的消极态度,将会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一生的伤疤。

  当华人孩子长到16、17岁,有了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具有相对完整且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他们对自己亚洲人的体貌特征,有自己独特的“定义”和“价值赋予体系”。当有人在因为她们是“Chinos”而调侃、嘲笑、讥讽甚至恶语相向时,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防御和对抗机制。有各种因素来支撑他们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但是,对于15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他们面对这个问题并无有效的“防御手段”。“种族”这个无法改变的外在条件,很可能就会在多次“恶意攻击”下,成为“自我否定”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华人孩子会拒绝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我们拿什么来支撑我们内心的骄傲,来保护我们的自尊心?

  面对“恶意的种族中伤”,我们可以说“不和你计较”,但前提是:我们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东西,所以不用和你计较,不和你一般见识。可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值得自己骄傲的”。前文提到的那位华人妈妈,认为这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决定回国,在国内完成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当孩子对“中国”“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经济”有了完整的认知之后,再回到西班牙,完成孩子的中等高等教育。

  并非每个华人家庭都有条件像这位华人妈妈一样义无反顾地回国发展。因“种族不同”而带来的“恶意歧视”“无知调侃”是海外华人面临的永恒课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总是“委曲求全”地呼吁“提高自己,改善形象”。这是脱裤子放屁!毫无建设性!

  有能力和资金经营一家上市公司,谁会去守着一个卖廉价商品的百元店?有能力成为同声传译,谁愿意一辈子无法和西班牙人交流?每个人,每个群体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成为我们所“呼吁”和“畅想”的那般完美。实际情况中那些窘迫和鄙陋,总会被某些人拿来说事。

  怎么破?

  为什么这些人会“恶意攻击”“无知调侃”?他们的行为能够带来什么?

  这些没有见识、没有文化、没有教养的人,当他们拿“种族”“坏习惯”来嘲笑我们时,是在寻求一种内心的“优越感”。他们以为自己站在“制高点”,有资本和条件“俯视”“轻视”甚至“鄙视”我们。我们的反应,决定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是否可以被满足。因此,绝不满足他们的优越感,就成了破解这种行为的关键。

  破解这种“优越感”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式是:拆解和反制他引以为傲的基础。这是一种理性的处理方法。你嘲笑中国人的坏习惯,那么你们西班牙人就没有坏习惯?你嘲笑中国商品劣质,那你西班牙的ZARA不也是低端品牌吗?你嘲笑中国人偷税漏税,那你们政府的贪污受贿怎么解释?

  这个拆解和反制“优越感”的方法,需要对西班牙非常了解,并且西语要好。对大部分同胞不适用。更实用的是第二种:气势反制法!

  当你对他们的“嘲讽”“轻视”表现出“无奈”“痛苦”“无能为力”“哑口无言”时,他们就能从你的这种反应中获得快感和满足。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如果你西语不好,你可以从体态、语气、表情和气势上去反制对方。比如一个西班牙人嘲笑一个华人,这位华人可以假装非常生气地用中文,一大段一大段的骂回去!可能人家一个字都听不懂,但他知道你在骂他,在怼他。他知道自己被骂了,却不知道你骂了什么。这个状况,会让他抓狂。你的这个反应,就在心理和气势上压制对方,破坏他寻求优越感的心理预期。

  对于那些产生实际损失的“欺辱”行为,就是要抗争,就是要反抗,就是要游行。不闹,人家不知道你的态度。

  强势的态度,并意味着超越法律的限度。没有态度,逆来顺受,用“隐忍”“和气生财”来自我安慰,只会让华人群体被认为“胆小怕事好欺负”。

  在许多因为“种族”产生的矛盾中,我们华人还需要表现出足够强大的气势,足够强硬的态度。强硬不能最终解决问题,但可以一点点获得人家的重视和尊重。

  大家反思自己,面对西班牙人的调笑和讽刺时,我们是一笑而过?还是奋起反击?我们总害怕说强硬的话,害怕激发彼此间的矛盾。可是大家没有发现:西班牙人都是怂B,你强他就软吗?要得到人家的尊重,最起码,自己要从小事开始有意识捍卫自己的尊严吧。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