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巴塞罗那华人社会的历史性人物汪秀民——致敬改革四十年 

2018年12月28日 11:13 来源:麻卓民


1966年青田华侨中学师生合影,前排右一为汪秀民先生

1966年青田华侨中学师生合影,前排右一为汪秀民先生

  巴塞罗那华人历史上有两个青田人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叫刘竹岩,一个是汪秀民。

  刘竹岩,是青田东堡人,他于1927年和一批青田小贩从法国来到西班牙,西班牙内战结束之后生活在巴塞罗那。他巴塞罗那华人历史上最早的青田人。汪秀民,是青田城镇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旅居巴塞罗那的第一人。他创办了青田人在巴塞罗那的第一家中餐馆,为日后青田人在巴塞罗那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顾巴塞罗那华侨华人的历史,汪秀民是一个不能不说的人物。

  汪秀民传奇

少年汪秀民
少年汪秀民

  汪秀民1942年10月出生于青田鹤城镇。父辈在青田也是名家,“汪万丰”是解放前青田一家著名的商行。解放后汪家因此遭到严重打击,家境逐渐败落,汪秀民念完小学便辍学了。十多岁开始,他曾经去农村放鹅,后进入城镇石刻小组当学徒。汪秀民生性好动要强,后来又到阜山参加了青田著名的“张苏杂技团”……

  1959年,汪秀民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年的秋天,17岁的他入伍了,他成了解放军某部的一名侦察兵。一个人命运的改变,或许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兵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汪秀民的命运。第一,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变,他再也不会因为“家庭成份”的问题受人歧视;第二,部队的历练,发掘了他自身所有的潜质,体魄强壮了,文化提高了,功夫见长了。1962年,他在全军格斗大赛中,获得了全军摔跤比赛第6名的好成绩。

  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汪秀民这块本是粗顽的“铁矿石”终于“百炼成钢”。因为当兵,他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他没有上过几年学,却通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他写得一手好字,刻得一手好章;他个子不高,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却成了青田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因为他摔跤的特长,后来青田各路“英雄”纷纷投到了他的门下。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定的年代,汪秀民创造了他人生的辉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汪秀民是青田的名人。

  与华侨结缘

汪秀民先生
汪秀民先生

  1965年汪秀民从部队退伍回到青田,被分配在青田华侨中学当老师。青田是华侨之乡,青田人出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华侨中学是华侨集资创办的学校,校址设在侨乡油竹。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都是华侨子弟。根据汪秀民的特长,他被学校安排担任了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

  汪秀民当老师的那一年刚刚23岁,他是学校最年轻的老师,也是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因为年轻,让他和学生们的关系特别融洽。后来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了他的好朋友。青田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学校停课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他曾经先后被调到了温溪中学和章村中学任教,但他与华侨中学学生一直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亦师亦友”,深厚的友谊已经超出了“师道尊严”。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遍了祖国大地。“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是青田的华侨子弟。在很多地方还不知华侨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青田华侨的新一代人已经聚集到了祖国开放的前沿。华侨子弟们通过各种办法,率先开始走出国门。

  那个时候,汪秀民非常忙碌。许多学生到北京去办理签证手续,要他陪着。最后他们出国,也要他送。陪着陪着,他与许多国家驻华大使馆签证处的官员也就熟了。1980年12月,他和他的太太获得了西班牙大使馆的签证。

  华侨中学的经历,让汪秀民从此与“侨”结缘,并最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巴塞罗那第一家青田人的餐馆《新北京》

  1981年1月1日,汪秀民和夫人朱晶月来到了马德里。初到西班牙的青田人比较集中在那里,他通过考察之后,毅然决定另辟蹊径,到巴塞罗那“打天下”。当时有个传说,说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加泰罗尼亚人比较高傲,他们不吃中国餐。汪秀民不这么认为,他说,“‘民以食为天’,中餐举世闻名,没有人会不喜欢中餐。关键是你要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

  当年,汪秀民和夫人便来到了巴塞罗那。他是中西建交之后,最早踏入巴塞罗那的青田人。当时他们举目无亲,一切全靠自己努力。初时在杨神父的《大华饭店》打工,学习烹饪技术,同时刻苦学习语言。汪秀民十分勤快,每天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无论什么活都抢着干,并从不计较报酬,因此深受杨神父喜欢。《大华饭店》是巴塞罗那第一家中餐馆,虽然有些简陋,但在这里,让汪秀民学到了简单的烹饪技术和餐馆管理的基本常识。

  1982年,汪秀民夫妇开始在巴塞罗那站稳了脚跟。这一时期,汪秀民在欧洲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是大老板了。不久他在学生和朋友的帮助下,在巴塞罗那市中心新兰布拉大街(NOU  DE LA RANBLA)80号创办了中餐馆《新北京饭店》。取名《新北京》,就是想告诉巴塞罗那人,他是一个来自新中国的华侨。《新北京》饭店表达了汪秀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北京”曾帮助过很多来自祖国大陆的船员。那时候巴塞罗那从中国大陆来的华侨很少,因此从大连、天津、上海到巴塞罗那的远洋轮船船员都来找他帮忙,请他帮助买菜、买肉、买一些日用生活必需品。汪秀民总是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还经常把他们请到家里,招待他们吃住。

  当年巴塞罗那首任总领事陈怀龙来到巴塞罗那筹建领事馆时,他付出了极大的热情。确是“有叫必应”,帮了很多忙,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后来汪秀民和首任总领事陈怀龙成了好朋友,他们一直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在巴塞罗那华侨不多的年代,汪秀民是巴塞罗那总领事馆非常器重的人

  《新北京饭店》是青田人在巴塞罗那的第一家中餐馆。它的意义在于告诉其他青田人,中餐在巴塞罗那仍然受到欢迎。更重要的是,《新北京》为后来抵达巴塞罗那发展的青田人提供很多的方便。那个时候,很多青田人初到巴塞罗那之时,都寄住在汪秀民先生的家里,《新北京》是他们最好的落脚点。

1995年,汪秀民和夫人在新饭店前的留影
1995年,汪秀民和夫人在新饭店前的留影
汪秀民先生和他的《新北京饭店》
汪秀民先生和他的《新北京饭店》

  《新北京饭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青田人之家。

  汪秀民和他的《青田话西班牙语词典》

  汪秀民在青田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他深感文化的重要。他来到巴塞罗那之后,每天都在不断学习西班牙语。平时,笔记本和笔从不离手。一遇到发音比较困难的单词,他都会问旁边的西班牙人。汪秀民曾经跟我说过,“西班牙人真好,随便在哪个人,你问他们,他们都会很认真教你。”

  汪秀民在到西班牙时,已是“人到中年”,学习语言从基础发音开始已经困难。他创造了一种“快捷方式”。一是从常用语入手,分门别类,选出重点,然后按照当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方法,“急用先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二是把西汉词典常用词语用青田话进行注音。他们两夫妻,边学边琢磨,边问边记。小词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死记硬背”的方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年以后,他们基本上就“过”了语言关。

  八十年代中期,巴塞罗那的青田人逐渐增多。所有初来乍到的青田人都面临着语言困难。汪秀民先生就把自己的土方法教给了他们,并把自己注了青田话“语音”的词典借给他们学习。这本词典给老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久而久之,成了一部分青田人学习西语最快捷的方法,一度流传甚广。

  青田话是青田方言,青田方言是独特的语种,“字同音不同”,青田话与普通话的发音很不一样。《青田话西班牙语词典》只有青田人能懂,其它地方来的同胞根本无法“理喻”,看了会感到“莫名其妙”,以为是“胡说八道”、“胡编乱造”的东西,甚至会笑掉大牙。可是青田人不仅能读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通过青田话译音,一些本来很是枯燥无味的西班牙词语,立即变得富有形象和动感了起来,比如:西班牙语的“快”翻译青田话,成了“奶皮荡”,“老板”成了“海匪”,“0”成了“色狼”,“钱”成了“弟打狼”……极有趣味的翻译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有些西班牙词语通过“青田话”的翻译,一学便能记住,而且终生难忘。

  汪秀民先生创造的这本词典,最大的优点是“快捷易懂”,“方便实用”,缺点是“不太准确”。有些词语的译音是勉强可以的,说给西班牙人听,能将就应付。也有的词语用青田话说出来,西班牙人还是听不懂,要让他们听懂,要化很多力气。

  本文限于篇幅,无法例举更多的词语。这些西语的“青田话”译音,读了一定会笑出眼泪,读后也一定会流出泪水。海外青田人的创业史,是一部充满了辛酸和无奈的创业史,他们所经历的艰难是后人所无法理解的。

  汪秀民先生的这本词典在青田人中被借来借去,后来借“丢”了。对此,我感到很是可惜,本来它是完全可以进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的。

  重情仗义  乐于助人

  我问汪秀民先生的女儿汪朝君,你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她好像连想都没有想,就说两个字,“帮人”。她说,她父亲总是对她们说,“刚刚出来的人,每个人都有难处,能够帮助他们,就尽量帮助他们。”

  有人评价“汪秀民是武林中人,不是生意人。”早年他常常为了朋友的事不顾生意,不管自己的饭店。朋友一个电话来,说有要紧事情求他帮忙,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拉下铁帘门就走。有一回他刚刚新开了一家餐馆,为了帮一个朋友的忙,他去了近一个月,后来那家餐馆没有了生意,最后“关门大吉”。他女儿说,“父亲以为别人会记得他,可是记得又有什么用呢?你自己已经倒霉了。”

  1992年,我到巴塞罗那之后,他帮助我找店,前前后后开了将近两个多月的车,加泰罗尼亚的很多城市,他都带我都去过。汽油费是他出的,“买路钱”是他出的,吃饭的钱也是他出的。记得有一回,我太太实在感到不好意思了,说“汪老师,今天我请你们。”他说,“你们刚刚到这里,一切都很困难。不要客气,汪老师比你们还好一点。”

  他不仅对朋友,对老乡很乐意帮忙,即使是对外地人,他能够帮的也帮。记得2000年初,有两个北方的同胞刚刚来到巴塞罗那,他把他们接到自己的家里安顿了下来,还把自己的“针灸”证书借给他们,帮助他们开起了“诊所”。当时曾经有人警告过他,“外地人你不了解,你不要养‘白眼狼’。”汪秀民先生说,“我又不图他们什么?都是‘举手之劳’的事,能帮助他们,为什么不帮呢?”

汪秀民先生和他的夫人朱晶月
汪秀民先生和他的夫人朱晶月

  在西班牙,汪秀民夫妇究竟帮助过多少人,已经很难统计。记得他们的“儿女”就有30多个。当时西班牙办居留十分困难,汪秀民夫妇就把他们作为是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办了“绿卡”。有一回,一个移民局官员问汪秀民太太,“你今年几岁?30多个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汪太太说,“我那个死老公很花的,他先后娶过6个老婆。那些孩子都是他先前的老婆生的。”移民局官员愕然。

  那个时候,他的家里总是“高朋满座”,客厅的地板上都住满了人。

  正气浩然  顶天立地

  汪秀民是个习武之人,他向来把江湖义气看得很重,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正气的人。

  1992年的世界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把巴塞罗那这座美丽古老的城市推向了历史的颠峰。巴塞罗那奥运会也给华人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会,一时间,华侨华人“蜂拥而至”,短短的一两年间,数百家中餐馆遍布巴塞罗那大街小巷。

  1992年也是巴塞罗那华人社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华侨华人饭店被劫案件连续不断,侨胞人心惶惶。也在这个时候,巴塞罗那一部分青田人打着保护侨胞的旗号,开始向侨胞收取“保护费”。面对“明火执仗”的敲诈,一些人选择了忍气吞声,“化钱消灾”,明哲保身;也有一些人则是主动逢迎,献媚讨好;甚至有些人选择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在此危难之时,唯有汪秀民拍案而起,公开呼吁广大侨胞抵制,拒交保护费。

  当时那些黑道上的人一次又一次“劝告”汪秀民,他们说,“汪老师,你不要管这种闲事,我们保证保护费不会收到你的头上”。可是汪秀民对他们说,“你们收保护费,我是决不会同意的……”于是汪秀民成了巴塞罗那华人黑恶势力收取“保护费”的最大障碍。当时汪秀民女儿在巴塞罗那市中心有一家中餐馆叫“龙人居”,生意原来很不错。黑势力为了“杀一儆百”,便从汪秀民的女儿饭店下手。一个晚上一班人冲进饭店,一阵棍棒,把“龙人居”饭店砸得稀里哗啦……结果把饭店的生意被打没了。1993年3月,因为没生意,开张还不到两年的饭店被迫关门。

  虽然收“保护费”的问题后来由于引起了巴塞罗那警方的关注,一些参与者得到了应有的处置,但汪秀民女儿几千万西币的投资以及在做的生意已经付之流水。

  汪秀民先生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这也是我敬佩他的最主要原因。 

  2006年7月25日,汪秀民先生因病在巴塞罗那不幸去世。对汪秀民先生的离去,我感到无比悲痛。“物伤其类”,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很难再有像他这样的长者和朋友了。

  欧洲好像是个很现实的社会,有钱就有“地位”。其实并不然,除了金钱之外,还有人格。

  汪秀民先生是巴塞罗那华人社会的历史性人物,他的人格值得尊重。

巴塞罗那  麻卓民

2018.12.1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