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划重点!一文看懂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

2019年02月18日 2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港珠澳大桥。

资料图:港珠澳大桥。

  2月18日,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从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可期。而随着纲要的公布,一个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渐显现。

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制图 中新网
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制图 中新网

  这份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

  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

  关于大湾区的两个发展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纲要全文约2.7万字,以下为小新划的一些重点:

  第一、空间布局方面,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城市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增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

  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

  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

  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

  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第二、科技创新方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加快推进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

  第三、经济金融方面,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拓展离岸账户(OSA)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A),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

  加强深港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合作。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发展离岸贸易,打造货权交割地。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允许科技企业区内注册、国际经营。

  支持在有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研发业务。建设国际文化创意基地,探索深港文化创意合作新模式。

  第四、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

  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第五、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推动音乐产业发展。

  支持新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文化项目。支持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弘扬特色饮食文化。

  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优化珠三角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建设一批滨海特色风情小镇。探索开通澳门与邻近城市、岛屿旅游路线,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第六、注重生态建设。加强珠三角周边山地、丘陵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保障水功能,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更严格的清洁航运政策,建立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

  加强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鼓励低碳出行。

  第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

  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第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安排,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

  加强粤港澳港口国际合作,建设区域性港口联盟。充分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支持香港、澳门依法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名义或者其他适当形式,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参加有关国际组织,支持香港在亚投行运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澳门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加入亚投行。

  依托港澳的海外商业网络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推动大湾区企业联手走出去,积极引导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吸引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第九、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支持珠海和澳门在横琴合作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

  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

  更多背景

  

  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开始。

  根据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从地域范围讲,“9+2”城市群模式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2”为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9”为9个广东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6659万,GDP总量超过约1.34万亿美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一图对比世界四大湾区。(中新网制图)
一图对比世界四大湾区。(中新网制图)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标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最新发布的《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测评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整体影响力指数排名第3,高于东京湾区。

  但粤港大湾区又与世界三大湾区有很大的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是1个国家、2种制度、3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3种货币,制度方面的差异比较大;而世界三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都是在同一种社会制度、同一种体制的框架内进行。

  五大战略定位

  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中新网制图)
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中新网制图)

  “一桥一铁”跨境基建加速粤港澳发展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重要跨境基础设施建成通车。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运营,民众可从香港西九龙站搭乘高铁,直达内地44座城市。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往来港、珠、澳三地变得更加便捷,也带动了三地旅游业的发展。

  跨境基建在通关模式上也有创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的“一地两检”,港珠澳大桥珠海、澳门口岸“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大大缩短了旅客通关时间。

  各项政策惠及民众 “便利湾区”正在形成

  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过程中,一项项便民政策的出台,也切实推进了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互联互通,对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了便利。

“便利湾区”正在形成。(中新网制图)
“便利湾区”正在形成。(中新网制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