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8日 08:59 来源:欧华报
提要:黑色星期五已经成为一次西班牙人购物大狂欢,其规模正在赶超圣诞季和打折月。这个从电商打折衍生出来的剁手狂欢节,相比于中国的新晋“节日”小巫见大巫。但从这几年的消费趋势来看,西班牙电商也在中国和美国的带动下,正在走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9年11月11日的第二天,西班牙各大媒体都用“Fiesta del soltero”(光棍节)来定义这个被中国电商发明的日子。天猫淘宝双十一光棍节那么多年,总算用天文数字般的交易总额征服了西方媒体。
2019年双十一购物狂欢上,阿里巴巴各平台1个小时的交易量是巴西所有电商一整年的销量;5分钟的交易量超过秘鲁一年的交易量;阿里巴巴一天的交易量是亚马逊全球两个月的销量;24小时380亿美元的成交量,再次刷新了双十一的记录。
对于这个新生的“光棍节”,西方媒体依然用“中国的黑色星期五”来类比。可他们不知道,中国除了有“双十一”,现在“双十二”已经在来的路上。中国电商玩出来的新花样,已经不是一个“黑五”可以类比的。
最早,黑色星期五只是星期五一天,从经济危机以来,商家发现大家在黑色星期五的消费力惊人的高,就想着把这个消费狂欢延长几天。到今年,所谓的黑色星期五,变成了“黑色消费周”。亚马逊平台从星期一就开始每日推出“黑五”标签的折扣商品,线下商户也早早开始了黑五的宣传,在各个柜台推出小量的打折商品。名义是为黑色星期五预热,实际是延长黑五的销售周期。
记得刚来西班牙的时候,大家都是等着暑假和一月份的折扣月。这两个月是政府规定的打折月,也是诸多商户冲刺年度销量的关键。经济危机的到来,迫使电商曲折求发展,打折时时刻刻都在出现。持续一天的黑色星期五之后,出现了“网络星期一”,所有电子产品在星期一继续打折。“网络星期一”之后是Mediaket的“-21%免税日”, Fnac也很快跟上,连英国公司都在圣诞节之前推出了免税日。说是免税,其实就是打着21%。
电商花样频出的打折,冲淡了消费者对打折的期待,大家不再把钱存起来等着一年一度的打折。电商打折培养了消费者一种“随时准备好钱”的心态,一见价格合适,就赶紧剁手下单。
“随时随地抢购打折商品”才是西班牙电商模式对传统商家最大的冲击。
西班牙不是一个喜欢网络购物的国家,90后往前都是喜欢逛实体店。热衷于人际交往的西班牙人,逛商场的重点不是“消费”,而是“挤在人堆里”。电商“随时随地可以消费”的特点,在西班牙有点水土不服。在2016年,拥有网上销售平台的英国公司就发现,打折季期间,网站流量会暴增,但下单量却没有明显涨幅,商场购买量也没有被网络销售分流。后来《cinco dias》发现在中国和美国网购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西班牙网购并不感冒。只要有实体店的,76%的消费者会在网上查看商品打折幅度,最后到实体店去下单。
喜欢亲亲抱抱肢体接触的西班牙人,在购物上也喜欢摸到看到实物。网上的几张照片根本没有说服力。
不过,西班牙网购滞后,也不能怪西班牙网民。毕竟,以亚马逊为首的网购平台,并没有用心去培养用户的网购习惯。
亚马逊只是商品种类多,但每样商品基本没有什么高清大图,更别提细节局部图,还有展示视频。简简单单的商品描述,缺少细节的几张图片,就是一件商品的全部呈现。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消费者把时间留给商品细节。要知道,细节给得越多,“不买的理由”就会越多。消费者犹豫的时间一长,丢单的可能性就更大。
这是一种直指需求的销售模式。你想买,就不要纠结各种细节!价格合适就下单。这种模式在中国可行不通。不放细节图,就是假货!就算放了细节图,也要用准确精炼的文字加以说明。最好是有个视频,表示这些细节大图是真实的,不是P出来的。
中国的网购平台,最大限度的展示商品细节,对商品的成分、使用方法进行图文说明,这就是在企图“说服”消费者。但亚马逊一类西方电商平台,并没有这么做,也并没有企图说服消费者。缺失了这个环节,没有网购习惯的国家,网络消费的发展自然是缓慢的。
那亚马逊是靠什么成为世界一霸的呢?靠走量!靠海量的商品,让消费者视觉疲劳,最后只依据价格下单,从而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这对亚马逊平台上的商家,其实是一种伤害。有亚马逊网购经验的人都知道,我们只关心这样商品是不是我正在寻找计划购买的,价格是否合适,并没有强化商品的品牌印象。而阿里巴巴或者天猫,则给了商户塑造品牌形象非常大的空间。在那么非知名品牌中,天猫模式可以培养回头客。
对美国企业来说,做大做强的关键不在“经营”,而在“运作”。亚马逊是在“运作”一种商业模式,阿里巴巴是在“经营”一个电商平台。两种态度,导致亚马逊2017年是零纳税,而阿里巴巴却是纳税大户。
2018年,亚马逊的近利润是112亿美元,在获得2017年1.2亿美元的退税后,不仅实际纳税为零,还出现了-1.2%的负税。这-1.2%可以用来冲抵未来要缴纳的税。这就是“运作”。
像亚马逊,微软,facebook这些美国企业巨头,最善于利用各国税收规则的“漏洞”,将规则应用到极致。将设备投资的成本去抵消研发和促销的收入,利用前一年的“退税”来冲抵今年应该缴纳的税。欧洲各国政府就蹭对此提出抗议,西班牙就主动“驱逐”了谷歌的“新闻抓取”业务。
与亚马逊运用税务规则避税的做法不同,阿里巴巴在2018年向国家纳税5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连续六年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纳税之王。
“运作”模式是自私的,只顾自己强大。“经营”模式多少有点情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通俗来讲,亚马逊是冲击传统零售业,阿里巴巴是给传统零售业一个转型的机会。
阿里巴巴与亚马逊最大的不同,就是阿里巴巴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打造了一个数字生态圈。不仅有用户细分的淘宝、天猫、聚划算这些聚合不同用户的销售平台,还发展了诸如支付宝、蚂蚁金融、菜鸟网络等第三方服务,为中小商家提供物流、推广、销售等等配套服务。
西方电商研究有一个词叫“亚马逊效应”,意思是亚马逊所到之处,线下传统零售业将迅速萎缩。亚马逊效应,也是最初传统仓储和传统零售业把电商视为洪水猛兽的主要原因。而阿里巴巴的电商模式,去给中小型企业从线下转型到线上的发展平台。
美国经济学家预言:阿里巴巴只是刚刚开始崛起,他所构建的系统拥有更大的能量。这种构架,让中国电商有能力去抢占“物流网”时代的先机。
随着这些年大家对电商认知的深化,线下零售业和线上电商,正在达致一个平衡。线上电商不再是无所不能的神秘力量,而是线下零售新的触礁和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我们正在进入物联网时代,打通线下线上渠道,才是物联时代的趋势。小米已经从单纯做手机,延伸到做智能家居系统。你看到的是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电视,小米洗衣机,小米音响,这些看起来在普通不过的家用电器,后面都有一个小米智能系统。你手机里的小米智能控制系统,动动手指,就可以让你的生活智能起来。在办公室就可以控制家里的洗衣机,还没到家就可以控制家里的温度。谷歌利用自己的卫星定位优势,投资无人驾驶汽车。同时还发明了智能马桶。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智能马桶,谷歌努力的方向已经不再是“市场份额”,而是人一天中的“时间份额”。欧洲人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离不开谷歌产品的?
在美国与中国技术布局较量不断升级之时,西班牙多多少少有点不知所措。黑五是“美国模式”,西班牙人用了“经济危机10年”的时间,才开始适应“网购”。而在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物联网”的时候,西班牙亚马逊依然有2到3个星期到货的商品在线。
上个月,aliexpress速汇通自带仓储,自带物流在马德里开了第一家线下实体店。速汇通实体店比隔壁专卖店先机了一个时代,在西班牙这个“物流网”还迟迟未到的国家,物流和仓储,或许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领域。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