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中国文旅扶贫推动贫困人口增收

2021年03月02日 06:29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王珂 常钦


2020年11月20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表演人员和村民一起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蔡兴文/人民图片

2020年11月20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表演人员和村民一起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蔡兴文/人民图片


2020年11月8日,在会昌县洞头乡洞头畲族村,村民舞起龙灯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朱海鹏/人民图片

2020年11月8日,在会昌县洞头乡洞头畲族村,村民舞起龙灯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朱海鹏/人民图片


2020年9月2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马海村举办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潘志祥/人民图片

2020年9月2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马海村举办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潘志祥/人民图片

 

  青山环抱、溪水潺潺,云南腾冲市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脱贫户李发顺一家也忙起来,烧火、蒸米,为做大米粑粑做准备。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发展文旅产业,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21万人次。游客不断、生意红火,李发顺一天能卖300多个大米粑粑。

 

  2012年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推动文旅产业发挥更大的惠民、富民作用。“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投入旅游发展基金63.64亿元,“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累计选派文化工作者13.2万多名,把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助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巴山大峡谷景区位于四川达州市宣汉县东北部,通过对景区实行综合开发,当地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依托文化旅游业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带动片区102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包括重庆、陕西周边25个乡镇、50多万人增收致富。

 

  贫困地区多是生态资源富集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随着中国旅游扶贫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扶贫模式不断丰富,各地融合农区、园区和景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有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增收致富。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亿元,支持656个“三区三州”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协调金融机构投放贷款近700亿元,持续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领域扶贫工作还注重人才培训,坚持扶智、扶志与扶贫相结合,为贫困地区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增添动力。文化和旅游部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开展“订单式”人才支援工作、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项目,组织面向贫困地区培训班700多期,有力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偏远山村,得益于培训帮扶,民族传统工艺正焕发新活力。当地组织湘西竹编、土家族织锦技艺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江南大学等举办的研修研培。学员罗维英参加两期研培后创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132人从事苗绣加工,年创收58万元。

 

  同时,有关部门和企业还进一步发掘文旅产业价值内涵,为脱贫产业延伸价值链。“很多偏远农村的手艺人有精湛的手艺,但产品无法与市场接轨,必须和更多力量合作开展研发设计。”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该公司在云南、内蒙古、贵州、宁夏等地的贫困山村开展标准化培训,将传统手工艺产品化、时尚化、国际化,带动1.3万名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