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侨乡广东】“骑迹”回家路有了新变化

2023年02月21日 22:21 来源:侨乡广东


/

  从广东到广西,从城市高楼到山间小屋,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广西人黄炳东在广东顺德打拼十余年,今年春节,是他第十次骑着摩托车回家,这也是他第一次带着小儿子骑车返乡。

  打开地图软件,黄炳东的回家之路通常在春节前夕会被标记为红色,离节日越近,红色的路段就越多。摩托车却不怕堵车,十年摩托返乡,黄炳东对路线早已烂熟于心,走国道321穿过佛山、肇庆、梧州,再到苍梧县跨过桂江,对岸就是家。

  黄炳东的行李不多,一箱衣物是带给已经回家的孩子的新春礼物,一箱顺德点心是工会发的新年礼物。

  跟随这段旅程,亦是见证千万中国人的相仿足迹。疫情防控新阶段下的首个春运,人们已期待太久,背上行囊,前方即是家乡,踏上旅程,团圆的故事终将书写。

  天未亮,老表,出发了!

  千里骑行,家是方向

  1月15日,凌晨5时;

  北风小雨,室外9℃;

  离家382公里;

  ……

  这些数字,黄炳东并不关注,他只关注方向,往西走就是家的方向。

  一大早,妻子徐婵萍就早已将行李收拾妥当。6岁的小儿子黄灿深亦戴上棉帽,穿好衣服,就努力拎起行李箱向门外冲。

  这台去年刚买的摩托车,昨夜下班时已加好油,为的正是这一路能够跑得快,早些到家。出发之前,黄炳东和妻子决定把孩子“捆”在自己身上,避免孩子路上因为犯困,在车上睡着。

  天公不作美,一场寒气预告了这一天的风雨路程。黄炳东一家人要顶风冒雨开始一天的骑行了,为了避免行囊被打湿,他们在路边买来塑料雨衣,一半挂在自己身上,另一半遮住行囊。

  行囊里是黄炳东一家的生活和关心所在。两口子最心疼的还是三个儿子,他们在行李箱里装上几件崭新的棉服,也算是给儿子们的春节礼物。

  摩托车启程后,黄炳东一口气就开了两个小时,第一次休息时,已抵达佛山一处加油站。

  “老表!你回哪里?”

  “梧州。”

  加油站外,不少自珠三角各地涌来的广西老乡们聚在一起,聊起家常,又再道一声平安。车队中,有辆崭新的摩托车引起老乡们的关注,有人上前端详一番,“明年挣钱了,也换辆新车。”

  在徐婵萍印象中,相比此前十年摩托大军们相约而行,这两年,开摩托车回家的老乡越来越少,同行的人也越来越难约,但沿途的驿站仍是不少临时车队集结的地方。三五辆、七八辆,都是回家,都走一条路,那就结伴前行。

  车队沿着国道321一路向西,有人累了或者饿了,就找沿途的驿站稍作休息。驿站内通常也会提供姜茶等物资,温暖回家的旅人。

  午后不久,骑了大半天,黄炳东一家到广西了。他们在入桂的第一个加油站内端起热茶,也在此和同行的老乡告别,不少人也在此地分道扬镳,向各自的村镇驶去。

  摩托车一辆辆驶出加油站,路过的广告牌上写着,“热烈欢迎外出打工的父老乡亲回家过年。”

  走得越远

  回家的路记得越清

  “他吃不下东西,有些营养不良。”午间,在梧州市区内,一家人吃着快餐,徐婵萍看到孩子不怎么进食,向记者解释道,小儿子曾做过肠胃手术,但此后就落下了不怎么吃饭的病根,比起同龄的孩子,长个子慢了不少,这也是父母最揪心的事之一。

  进了梧州,离家已近不少。但从城市回到京南镇外旺村的农村老家,黄炳东仍有一大段路要走。首先,他需要乘坐轮渡跨过桂江。

  桂江自上游桂林而来,往下游就是西江,然后再融入珠江。黄炳东每年往返粤桂,都需要先跨江。但今年回乡,乡亲们则告诉黄炳东一个好消息,东边的大桥预计今年即将通车,明年再回家,就可以走大道了。

  离家越近,山路越陡,九曲十八弯是这段旅程最后的样子。黄炳东却不减速,他对这些家门前的山路早已烂熟于心,加速冲向村子,在那里,父亲和两个已回家的儿子早已等待多时。

  这一天,是南方小年。黄炳东和家人需要先向祖先进香,再开饭。父亲专门买来了土猪肉,拿出自家泡的药酒,为儿子儿媳孙子三人接风。

  这些年,黄炳东已逐渐适应了顺德的生活,他在当地一家工厂做工,妻子和父亲也在当地做零工,工厂为他缴足了社保,孩子也在当地入学。虽常年在外,但每年回家的路,黄炳东却越走越熟,用他的话说,走得越远,回家的路记得越清。

  回望十年骑行回家之路,黄炳东对自己的车技很是自豪,“走得多远,想回家的时候,我都能骑回来”,人在广东十余年,未来也可能长居顺德,但这条回家的路越修越好,黄炳东离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摩托大军”减量

  体现民生增量

  疫情防控新阶段下首个春运火热而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截至1月18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47.1%。

  一辆辆摩托车顶风冒雨,骑行十余个小时,从珠三角回到广西老家,像黄炳东一样的“摩托大军”此前一直是春运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20世纪90年代初,火车汽车票一票难求,经济并不宽裕的农民工开始选择骑行摩托车返乡。2013年,骑摩托车的返乡人群达到最高峰,当时从广东进入广西的单程流量达到了25万辆次。

  十年骑行路,越骑人越少。黄炳东也感慨,骑摩托车返乡的队伍不如往年壮观,仅有像黄炳东这样的摩托车们在路上偶尔能形成“小军”。根据梧州交通部门统计,“摩托大军”2014年就出现了下降趋势,此后逐年减少。今年摩托车通行的数量只有日均1000辆左右,与去年持平。

  实际上,摩托大军逐渐“消失”,与我国过去十年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各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村民有了钱,不少摩托车换了小车;同时,外出务工者收入不断增加,返乡方式选择范围更大,飞机、火车、客车、顺风车等方式已成平常;铁路部门近年来致力于增加运力,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摩托大军的逐年减少,反映出的是中国民生之路更好走、更通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越来越多的人正以新的方式向着美好生活进发。

  黄炳东打算过完年初五就再次踏上国道321,他希望新年可以多赚点钱,争取来年换一辆小车回家。(南方日报 徐勉 贺达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