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3日 07:53 来源:
20分钟报消息(编译 KK) 物价持续上涨,消费者纷纷选择超市自有品牌或寻找折扣以降低开销。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削减生产成本来维持价格,避免客户流失。这种做法催生了一种被称为“cheapflación”(廉价通胀)的现象,即产品价格不变,但质量或分量下降。OBS商学院教授Eduardo Irastorza解释称,该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末,指企业在经济压力下用更廉价的材料替代原有成分,以降低成本。虽然让企业维持市场竞争力,甚至提高利润,但最终受损的却是消费者。
消费者组织OCU近期调查发现,部分食品品牌因葵花籽油涨价,悄然改用更便宜的菜籽油,但包装与价格未变。服装与电子产品行业也出现类似现象,企业以低成本面料或元件代替原有材料,使消费者难以察觉质量下降。
西班牙消费者协会(Asecon)主席Miguel Ángel Ruiz指出,大多数消费者未意识到商品质量已悄然下降,因为外观和价格保持不变,成分更改信息也不易察觉。他呼吁企业提供更透明的产品标签,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