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华聚焦

中国投资西班牙再添失败案例


/

阅读提示:虽然中国对西班牙的投资在近些年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其中也不乏投资失败的案例。近来,在中国投资西班牙的项目中,又相继传来了多项失败的消息。与此前海南航空公司收购西班牙欧洲航空,以及万达集团对西班牙大厦的改造,皆因来自政府行政管理上的阻力所不同的是,最近投资西班牙失败的几家中国公司,基本都是因为市场和经营管理等因素,而在这里折戟沉沙。它们的经历对于之后想投资西班牙的中国公司,以及将要在这里继续投资扩大经营的广大华商来说,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虽然中国对西班牙的投资在近些年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其中也不乏投资失败的案例。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要数中国万达集团对西班牙大厦投资改造的“胎死腹中”了。对于这些中国投资西班牙的负面“插曲”,许多经济界人士都认为这只是投资大潮中的个案。西班牙有关政府部门,包括将万达“逼走”的马德里市政府,还是寄希望于吸引新的中国投资,指望让“个案”的影响尽早过去,大量的中国投资依然会蜂拥而来。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这些人所愿。

近来,在中国投资西班牙的项目中,又相继传来了多项失败的消息。与此前海南航空公司收购西班牙欧洲航空,以及万达集团对西班牙大厦的改造,皆因来自政府行政管理上的阻力所不同的是,最近投资西班牙失败的几家中国公司,基本都是因为市场和经营管理等因素,而在这里折戟沉沙。它们的经历对于之后想投资西班牙的中国公司,以及将要在这里继续投资扩大经营的广大华商来说,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李宁”彻底告别西班牙

“李宁”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体育服装品牌。在投资西班牙的中国企业中,也可谓是最早的抢滩者之一。早在2004年,李宁公司就开始与西班牙的一些体育俱乐部展开合作,提供设计和制作专业球衣。据称,西班牙出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制服就是由李宁公司提供的。2009年“李宁”正式大举投资西班牙,在这里成立了分公司。然而多年来,这一中国知名体育品牌在西班牙的发展却并不顺利,尤其是遇上了2008年开始的严重经济危机以后,在2012年,李宁西班牙公司就传出要破产的消息。如今,经过四年的清算与追债,这家中国投资公司终于彻底在西班牙画上了句号。

据西班牙媒体介绍,自2012年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以后,李宁西班牙公司一直在处理要账、还债等法律事务。在向马拉加足球俱乐部、巴达洛纳青年队,以及西班牙人民银行要回应收账款以后,又向其债主们支付了部分欠款。据悉,李宁西班牙公司所欠债务数额高达四百万欧元以上,如今向每位债务人所支付的比例为原有债务的百分之四十。

“李宁”品牌刚进入西班牙的时候,其市场定位是与传统体育品牌巨头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进行竞争。由于出资支持西班牙人足球俱乐部和西班牙国家篮球队,所以很快提升了在当地的知名度,并占领了一部分市场。据介绍,“李宁”品牌2009年4月进入西班牙市场,当时投资15万欧元。此后,在2010到2011年,该公司两次增资扩股,将资本金增加到243万欧元。后来,因为经营困难,在2012年4月的时候,他们再一次注入25万欧元的资本,但此举仍无助于“李宁”品牌在西班牙市场的气死回生,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

由于宣传和产品定位等方面的缺陷,“李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仅在西班牙遇到了“滑铁卢”,在其它国家乃至中国的业务同样也是如此。经历了2013年开始的全面亏损后,李宁公司进行了重组,并在2015年实现了重新盈利。尽管如此,西班牙市场已经完全不在该公司感兴趣的范围之内,所以在经历了四年的破产清算程序后,“李宁”品牌最终彻底地与西班牙说“再见”。

对于在西班牙的失败,曾有这里的经济类媒体分析说,李宁公司初到西班牙的时候,曾在马德里商业中心内租用一套800平方米的豪华办公室,公司借“李宁”的响亮名字在西班牙服装界畅通无阻,在巴塞罗那和瓦伦西亚都建立了物流中心,可谓是雄心勃勃。但随着西班牙经济危机的深入,李宁公司面对萧条的市场,遭遇了难以弥补的财政赤字,以至于最终走向破产。

从“李宁”的西班牙“路线图”可以看出,他们败走西班牙主要是由于投资时机选择不当,对严峻的市场环境预估不足,以及自身经营上的失误等。

复星投资后再“和平分手”

2014年7月,中国复星集团曾高调宣布,已经通过旗下管理基金投资西班牙著名火腿及酒类制造商Osborne集团。投资后,持有这家西班牙公司股份的20%。Osborne集团在西班牙是比较有名的。它的产品在全球45个主要国家、300多个免税店里均有销售。该品牌的雪利酒、红酒、烈酒等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均名列前茅。对于此次投资,复星集团负责人当时表示,中国消费升级和中等收入人群的崛起,让葡萄酒及中高端食品市场迅速扩张,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从2007年到2013年,中国市场红酒的销量增长7倍,其中2013年消费量超过18亿瓶,已超过法国成为最大的红酒消费国,相信未来十年增长速度更快。”由此,“我们利用复星全球投资能力和渠道资源,加大Osborne集团在中国的发展。”

不过仅仅两年之后,中国复星集团已于日前低调地与Osborne集团“和平分手”,将2014年7月购进的20%股份重新卖回给对方。对此,有西班牙媒体在评论时,曾欢呼般地说,Osborne集团又是一个完全的西班牙公司了。

对于“分手”原因,西班牙媒体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Osborne集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当年所以吸引中国投资者参与公司的股权,主要是为了开发和拓展中国市场,同时利用注入的资本,进行更多的投资。但复星投资以后,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并没有在市场上,特别是中国市场发现好的机遇,并且投资中国市场,代价也将会非常高昂,所以权衡再三,他们选择不做冒险的投资和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复星占20%股份的投资也就成了“鸡肋”。由此,双方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和平分手”。

在给出一种说法的同时,西班牙媒体上也出现了站在中国复星集团角度上所作出的解释。据报道,中国的投资公司所以与Osborne集团“散伙”,主要是由于后者在投资后的经营上一如往常,根本没有履行当初吸引投资时的国际拓展承诺,至于在开发中国市场上,则更是毫无作为。这种状况显然与复兴集团负责人在当初投资时的“雄心壮志”背道而驰。在如此情况下,失望之极的复兴集团提出了撤资的建议,并很快得到了对方的回应。既然对“分手”都已经是心照不宣,双方最终分道扬镳。虽然Osborne集团强调以后还是“好朋友”,但相对于当初“历史性合作”的评价,这种套话背后的失意,谁都能看得出来。

实际上,复星集团的这个投资,从其经历来看,就是被对方白用了两年以后,又给还了回来。虽然据西班牙媒体的介绍,复星此次并没有像王健林的万达集团那样,让资金在转了一圈以后,以亏本收回,但与其投资时的意愿相比,很明显是一笔失败的投资。这样的结果与复兴集团当初对Osborne集团寄予过高的期望,以及对市场和对方的经营开拓能力盲目乐观,是有着直接联系的。

频频失败的背后  

随着中国投资西班牙失败案例的不断增多,现在中国和西班牙的许多媒体,以及专家们也在探讨失败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其实,近来较有影响的,在西班牙投资失败的案例并非只有中国公司。日前,西班牙经济媒体曝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投资西班牙FCC工程集团公司失败的案例。

2013年,当西班牙深陷债务危机的时候,这位计算机界的巨头豪掷1,13亿欧元,以每股14,86欧元的价格,买下了西班牙著名建筑工程公司FCC 5,7%的股份。仅仅三年以后,眼看着西班牙股市如一潭死水般毫无起色,“不计损失”的盖茨仅以每股7,6欧元的价格,将手中的股份转让给墨西哥首富。如此转了一圈,投资几乎损失一半。

当年对于盖茨的投资,西班牙政府、经济界和媒体都曾一片欢呼,并以此宣传西班牙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从“谷底”上攀。连盖茨这样的首富都来“捡便宜货了”,其他投资者还有什么观望的呢?抱着同样捡便宜的心理,中国的投资大军们也从那个时候开始蜂拥而至。 据世界知名事务所“贝克•麦坚时”的统计资料,自2000年到2014年年底,中国共向西班牙投资了16.62亿欧元。其中大部分投资都在2012年以后实现。在2014年时,中国对西班牙的直接投资达到了最高峰,当年投资总额为8.24亿欧元。然而西班牙并非是满地机遇和“黄金”。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里也有“暗流”和“陷阱”。

以上中国知名大公司在投资西班牙的遭遇,目前许多旅西华商也正在经历。看到位置好的店面空闲下来,以及房租降低以后,许多人就开始毫无顾忌地大规模扩张,结果等巨资投入以后,换来的却是经营困难,或行政羁绊。由此,又不得不关门倒闭。现在,在华人中像这样的案例可谓是比比皆是。

透过各种投资西班牙失败的原因,人们应该看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资时的草率,由此造成了日后要与各种困难不期而遇。希望这种深刻的教训能被日后的中国投资客以及广大旅西华商所牢记。

[编辑:仇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