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阅读上海100胜 95 | 坊间日月 檐廊存艺韵 市井焕新意


漫步曲径通幽的弄堂,领略创意十足的商品,体验里坊风貌,感受时尚生活,不虚此行

漫步曲径通幽的弄堂,领略创意十足的商品,体验里坊风貌,感受时尚生活,不虚此行 张龙 徐正魁/摄

田子坊,泰康路上的老弄堂,不仅拥有典型的石库门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世纪工业厂房建筑。2016年田子坊被联合国作为唯一一个中国案例,入选面向全体成员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导文本《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联合国人居署将其定义为:“自下而上的旧城更新与社区包容性创业”的案例,走出了旧改的新路。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姚丽萍)一年一度的上海旅游节,若要选一处超高人气申城地标,田子坊,当之无愧。

  如果说,外滩是雍容大气的金色,新天地是热烈端庄的红色,思南公馆是优雅精致的紫色;那么,田子坊该是什么颜色?田子坊,活色生香,五颜六色。田子坊的身份是:创意产业集聚地、里坊风貌居住地、海派文化展示地。在缤纷色彩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对市民文化底色的追寻再追寻。

  定位三个要有

  今日田子坊,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在经历了近20年的保护性开发之后,商业、旅游、文化,又如何在田子坊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田子坊,曾经待拆迁的二级旧里,南起泰康路、北至建国中路、东临思南路、西至瑞金二路,占地7.2公顷,其核心区“三巷一街”约为2公顷。

  今天,田子坊是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特色的社区之一,街区形态基本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由法租界行政区、石库门里弄区、里弄工厂区组合而成,从近代江南农村到华洋混住社区及里弄工厂社区,一路脉络流变,清晰可见。田子坊街区空间格局的历史衍进,反映出上海海派文化的积淀过程,是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特质的意向表达。

  到了20世纪90年代,破败田子坊,不宜居,是拆还是留?决策者权衡再三,留下来,保护性利用。1998年起,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方式,逐步把旧厂房、旧民宅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室、摄影室、陶艺馆、时装展示厅,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一大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逐渐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设计、工艺美术为主的创意特色。

  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2005年迄今,田子坊先后获得上海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上海十大时尚地标、上海优秀创意产业园、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曾经天天拎马桶的二级旧里街区,如今,荣誉等身。

  荣誉多了,也会成为累赘,田子坊却把荣誉变成“定位仪”。一年年过去,田子坊定位越发清晰——文化创意产业,要有;历史文脉传承,要有;旧区软改造,要有;有了这三样,田子坊,才能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地、里坊风貌居住地、海派文化展示地。

  实现“三个要有”,效果是——在这里,老年人可以重温历史,年轻人可以感受时尚,外国人可以体验海派文化,中国人可以接触国外元素。

 张龙 徐正魁/摄

张龙 徐正魁/摄

 

 门槛宁缺毋滥

  泰康路21013号,一家茶叶店。

  今年918日,第29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期间,茶叶店迎来了一群热情的游客,她们都是咨询会与会企业家夫人,慕名前来参观田子坊。

  茶叶店里,东西不贵,但很精致,女店主人是位80后。13年前,她偶然路过这里,便决定在这里创业,辞职,租下13号,开店。

  前3年不好过,一周里,连续三四天进账单都是空白。但到了第四年,人气一下子就旺起来了,店主笑称,田子坊厚积薄发,自家的茶叶店也厚积薄发。

  如今,迎来送往,慕名而来的,有自助游旅客,也有国际刑警组织参观团、国际会议重要宾客,不一而足。企业家夫人们在店里品品茶,听听石库门故事,此间别样风味,回味无穷。

  13号茶叶店,仅仅是田子坊400多家商户中的一家,能在田子坊坚持13年,活下来,活下去,活得好,实在是契合了田子坊的气质——此间出品,务求精致。

  田子坊的未来,有目标,在田子坊开店,就会有门槛。哪些鼓励,哪些允许,哪些禁止,都有说法。凡是创意产业,欢迎;凡是卡拉OK洗脚房,一律禁止;至于其他业态,田子坊管委会和商会,也要看看是否门当户对。

  迄今,“田子坊”已有各类特色商户400多家,集聚了一大批知名摄影家、画家工作室,其中,陈逸飞工作室、田子坊艺术中心、陈海汶摄影工作室、李守白剪纸艺术工作室、上海琉璃博物馆、郑祎乐天陶社,闻名遐迩。还吸引了法国设计家卡洛琳、丹麦设计家沈翠娜等一批国外创意设计创业者。

  今天,漫步曲径通幽的弄堂,领略创意十足的商品,体验里坊风貌,感受时尚生活,不虚此行。

      文化 活态传承

  田子坊,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在这座博物馆里,展出的,可以是一种历史建筑风貌,可以是一种古老艺术,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形态。

  20166月,作为市民文化节活动的一分子,田子坊小戏台要开张了。这个小戏台,是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延伸,皮影戏、江南地方戏、相声,轮番上演;各类画展和创意展,也将在小戏台频繁亮相。

  2017年,昆曲走进了人流如织的田子坊。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部《长生殿》,穿越时空,田子坊小戏台变成大舞台。不同于通常的演出,在田子坊小戏台,舞台上没有帷幕,演员化妆、表演、卸妆,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杨贵妃”坐在妆镜前,对镜理红妆,精致的发髻如何梳就,华美的凤冠霞帔如何打理,好奇的观众一览无余。演出开始了,舞台上,一曲《长恨歌》荡气回肠;演出结束了,观众若是意犹未尽,就请到台上来,“唐明皇”和“杨贵妃”手把手教你昆曲基本功。就这样,游客们做了回“零距离观众”,或许是第一次欣赏昆曲,未必能听明白那唱词到底唱了些什么,可这又有什么关系,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昆曲之美,足矣——就好比,我们不必是博物馆专家,但博物馆的赏心悦目,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田子坊就这样活态传承文化记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田子坊被看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曾经,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出现在《清明上河图》中。

  虹形大桥,桥头大街,摊贩,游客,人头攒动。汴河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大桥中间人行道上,坐轿的,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运货的,推独轮车的,络绎不绝。街道两边,茶楼,酒馆,当铺,作坊,生意兴隆。

  900多年前,大宋东京汴梁,市井多繁华,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

  900多年后,国际大都市上海,要找一处人气旺盛、商业繁荣、市民生活气息浓郁、格调氛围类似《清明上河图》的地方,田子坊,算一个。

  坊间日月,市井生活,就这么鲜活生动。因此,有一种猜测是,张择端没有想到《清明上河图》会成为汴梁的千年记忆;那么,再过一千年,田子坊,是否会成为后人认识上海市井繁荣的“曾经地标”?

  这种猜测,本身就是一种希冀,一个梦想。就好比,当年,一群有梦想的人让二级旧里田子坊变成今日申城地标。今天,田子坊,目标很明确,路径很清晰,它将让更多人梦想成真。

  导览

  地址:黄浦区泰康路210

  交通:轨交9号线打浦桥站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