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全方位解读规划纲要,揭秘未来雄安什么样


资料图:“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航拍。

资料图:“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航拍。 中建三局供图

 

  在历经了长达20个月的编制后,“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规划终于落地。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外发布,标志着雄安新区的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份《纲要》对雄安新区未来的空间布局、城市风貌、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交通路网、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体系等各个方面都明确了规划方向。

  根据规划,到2035年,雄安新区将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届时,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是雄安新区规划编制的主体单位,该院院长杨保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指导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纲要》的公布意味着新区大的格局、四梁八柱已经敲定,事关雄安发展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已经形成共识。”

  《纲要》特别强调,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据悉,下一步雄安新区将以《纲要》为统领,结合建设时序,深化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为新区全面建设做好准备。

  空间布局:一主、五辅、多节点

  这次,《纲要》的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至2035年,远景至本世纪中叶。

  根据《纲要》,雄安新区未来的空间布局将采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在兼顾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同时,注重随形就势、疏密有度。

  简单讲,新区未来的空间布局可概括为“1+5+N”,即“一主、五辅、多节点”。“一主”是指主城区,也就是起步区,由5个排列紧凑的城市组团构成;“五辅”是指容城、雄县、安新、寨里、昝岗5个外围组团,将在现有3个县城和两个乡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升;“多节点”则是指散落分布的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两者的规划建设用地均为50平方公里左右。

  组团式的空间布局针对的显然是当前中国不少城市“摊大饼”发展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

  《纲要》提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承担起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放新模式,为治理“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规院原院长李晓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谓组团式就是多中心,区别于北京这类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城市。

  按照李晓江等人的设想,每个组团占地二三十平方公里,容纳约二三十万人,组团内部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区平衡发展,70%至80%的人就业不出组团,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交通拥堵、人口膨胀这类“大城市病”的出现。

  这次《纲要》在明确采用组团式空间布局的同时,不仅对新区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明确作出了框定,也对规划建设区的人口密度提出了约束要求( 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

  根据规划,起步区将先行开发。中规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起步区的选址位于整个新区的西北部,处在容城和安新两座县城之间。

  此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处理主城区与白洋淀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题。离得太远,很难营造水城共融的景象;离得太近,可能会对白洋淀造成破坏和污染,同时也难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

  据殷会良介绍,规划利用这一区域北高、中低、南洼的现有地形,随形就势,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格局,起步区北部是从东往西排列的5个城市组团,各组团由绿廊、林带、水系和湿地隔离;中部地区利用低洼地带,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南部临淀地区结合白洋淀治理,对安新县城和淀边村镇减量发展、改造提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淀关系。

  大溵古淀现在所在的位置,历史上就曾是白洋淀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围淀造田,与淀区隔开成为陆地。事实上,至今这一区域的地势比白洋淀还要低。殷会良说,恢复大溵古淀是顺应起步区自然地理条件,实现城淀共融共生的重要举措,在城与淀之间起到很好的生态缓冲作用,在多雨的季节还能发挥防洪排涝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起步区的规划中还吸收了中国古代常见的城市中轴线的理念。根据规划,位于5个组团正中间的城市组团被称为“方城”,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两条城市轴交汇于“方城”之中。

  殷会良介绍说,城市轴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城市空间的骨架、城市文化的体现和公共生活的载体。目前的设想是,南北轴线主要展示历史文化生态,东西轴线则用于集聚创新要素、行政办公、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功能。

  据他透露,东西轴线地下将修建城际轨道。建成后,从雄安城际站上车,30分钟可以直达北京市区。

  在雄安的对外交通规划中,一个硬指标是,与北京、天津、石家庄达成半小时通勤圈。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轨道交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此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他们曾多次提出“轨道上的京津冀”这个观点,中央对此也认可,“因为城市群的建设,一定是通过轨道来衔接”。

  按照规划,雄安新区将构建“四纵两横”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四纵”是京广高铁、京港台高铁(京雄段)、京雄-石雄城际、新区至北京新机场快线;“两横”是津保铁路、津雄城际-京昆高铁(忻雄段)。

  除此之外,雄安新区还将构建“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即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雄高速、新机场至德州高速和荣乌高速(新线)、津雄高速(原荣乌高速)、津石高速。这些外围交通的建成将使雄安成为京津冀的新枢纽。

  京雄城际铁路已于今年2月28日动工,而在起步区先期建设的则是启动区。按照规划,启动区位于起步区内,包括“方城”东侧两个组团的大部分,建设用地面积20至30平方公里,容纳大约30万人。

  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启动区的选址一方面是因为该区域场地条件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靠近容城东侧的安置区,便于区域内群众的搬迁安置。

  根据《纲要》,启动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集聚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据悉,由北京市援助建设的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也都位于启动区之内。

  殷会良介绍说,启动区是一个功能齐备、相对独立的区域,建好后就可以自我运转,“建设一片,成熟一片,然后再开发下一个组团”。

  在城市风貌方面,《纲要》也作了明确的规划。杨保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区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会建成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同时也避免千城一面,通过对不同地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引导,构建多样化、有活力的建筑空间环境,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概括起来,就是十二个字,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 他说。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6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