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大江奔流:昔日钢渣堆场凝成东方之睛——宝山滨江经济创新转型发展

  “以前这里是货运码头,污染比较重,附近的居民很少到江边来。可现在他们基本每天都会来吹吹风、赏赏景,生活性岸线已经成为了长江口市民亲近自然的天然福利。”说起宝山滨江岸线的变化,在此生活工作多年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农如此感叹。

  上海宝山,曾以重工业名扬天下,而如今通过经济创新转型发展,已成为钢花、浪花、樱花、文艺之花全面绽放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

   图说: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码头”转型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功能性项目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来源/视觉中国

图说: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码头”转型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功能性项目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来源/视觉中国

  让世界“弹眼落睛”

  长江滋养中华文明,见证民族复兴。宝山吴淞口码头,地处黄浦江与长江汇流处。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集装箱基地,上海1/4集装箱汇聚于此。而今,这里再也看不见吊车货运,取而代之的是客流往来络绎。

  拥有20多年历史的“老码头”转型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功能性项目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美丽的“东方之睛”顾盼盈盈,远眺一江碧水,笑迎四方来宾。

  自2011年10月开港以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是宝山三年登顶亚洲,五年问鼎全球前四,累计接靠邮轮1800多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长三角地区邮轮旅客占到80%以上。

  目前,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邮轮港已进入“四船同靠”新纪元,将带动上海跻身世界邮轮母港城市第一方阵。它已经成为宝山一张崭新的“世界级名片”,让世界“弹眼落睛”。

  而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上海将进一步发挥邮轮母港引领优势,建设长三角邮轮组合母港,拓展邮轮产业发展新空间。

图说:工作人员正在连接岸侧电缆。杨洁 摄
图说:工作人员正在连接岸侧电缆。杨洁 摄

  谋划创新驱动发展

  盛世公主号停靠泊位旁,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岸侧连接电缆。船岸对接后即可开始送电,以电力代替燃油,整套工作大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完成。据介绍,一艘游轮的硫排放量相当于3000量小汽车之多,而连接清洁能源,则能有效减排,控制污染。

  宝山区滨江委副主任朱众伟介绍,宝山与上海仪电等企业合作,推动邮轮岸电技术创新研发。2016年7月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岸基供电一期项目正式投运,有效提升了邮轮在港污染防控和治理水平,这不仅是目前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也是亚洲第一套邮轮岸电系统。

  大力推广游轮绿色能源之外,宝山还首创了一系列吴淞口通关便利化举措。例如,针对解决邮轮通关手续繁琐,优化通关效率,上海边检总站启用邮轮港自助通关通道,自助通关率达到30%,首创邮轮通关条码简化入境模式,首创出境自助通关模式,使吴淞口邮轮游客通关速度由15秒减少到3秒,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顺利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国际邮轮旅游团15天入境免签政策。

  打造魅力滨江带

  宝山曾有“四老”: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老港区。当昔日的业态不再适合发展,如何改头换面,绽放新的活力?

  宝山给出的答案是: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推动宝山滨江由传统的生产性岸线,向休闲性、生活性岸线转变,由传统的工业区形态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转变。

  要打造独具魅力的上海邮轮滨江带,推动“四老”转型尤为重要。“老码头”华丽变身国际邮轮港之外,拥有40多年历史的钢渣“老堆场”,也被绿意覆盖,改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以及长江河口科技馆。拥有50多年历史的“老厂房”上棉八厂老厂房产业转型,改建为创意产业园区半岛1919,成为滨江带或其周边生产和生活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拥有30多年历史的“老港区”上港十四区,则打造成为集“三游”服务、商业商务、文化娱乐、休闲居住为一体的“长江第一滩”。

  宝山是上海最早开埠的地方之一。从昔日停靠的小渔船,到鸦片战争时期的外国军舰,从解放后停靠的货船,到如今华丽气派的邮轮,这里的码头与岸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宝山岸线功能的变化,也反映了上海城市变迁的过程。”王友农说。

  未来,宝山将不断增强邮轮经济辐射带动能级,立足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魅力滨江”城市更新。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