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牧民成三江源地区雪豹监测本底数据采集主力


/

中新网西宁10月30日电(记者罗云鹏)“从雪豹研究和保护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本底数据,在三江源地区开展雪豹监测10多年来,目前本底数据已见雏形,其中牧民监测员可以称之为本底数据采集的主力。”30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项目主任赵翔介绍称。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之称,1996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已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中国是全球雪豹最大分布国,涵盖其60%的栖息地,其中三江源地区雪豹初步估算数量在1000只以上。

资料图为雪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摄
资料图为雪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摄

根据本月发布的《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现状2018》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雪豹数量调查覆盖面积仅占雪豹栖息地的1.7%,距离全球雪豹种群评估20%的调查目标相差甚远,其中最大的调查空缺在青藏高原南部,其次为新疆天山西部地区。

“由于雪豹栖息地大都位于高海拔偏远区域,气候和交通条件都很不好,开展雪豹调查成本很高,且很难建立长期监测体系。”赵翔说,如果需要积累雪豹基础数据,建立长期的监测体系,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培训本地的牧民。

资料图为雪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摄
资料图为雪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摄

2012年12月,青海省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村民当珍文德等14名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拿起红外相机、GPS和望远镜,成为首批牧民监测员。

“我们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得像自己的家人。”当珍文德介绍,村里的监测员会定期将所有的监测数据反馈给科研人员,同时科研人员分析出背后的生态问题并指导相关的保护行动。

“红外相机的放置位置是由牧民监测员自己来决定,因为他们最了解雪豹的活动路径、区域和时间,科学指导需要和本土知识进行融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肖凌云说,目前从社区培训、红外相机布设、数据库建立到数据分析,已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起一整套的规范流程。

据了解,以青海玉树市云塔为起点,如今在三江源地区已有150名牧民监测员“上岗”,负责200多台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收集,总监测面积达到4000平方公里,近年来牧民监测员相继利用红外相机捕捉到全球首个雪豹求偶交配画面、金钱豹带崽画面、水鹿等画面。

资料图为科研人员与当地牧民一起布设红外相机。 罗云鹏 摄
资料图为科研人员与当地牧民一起布设红外相机。 罗云鹏 摄

“超过2000个粪便样品共同构成属于三江源雪豹及其‘伙伴’物种的‘大数据库’。”赵翔表示,“分析结果显示,牧民放置的红外相机和科学家放置的在捕捉雪豹个体的速度上,是基本一致的,牧民为主体的社区监测正在有效的弥补科学家的不足。”(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