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侨乡广东】江门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归国华侨把荒坡变成柑园


江门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的村民在柑园劳作。南方日报记者

江门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的村民在柑园劳作。南方日报记者 张婧媛 摄

“再有一年就进入丰产期了!”归国华侨冯泉浪兴奋地指着坡地上的柑园说。


江门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冯泉浪带着村民,天天泡在柑园里,修剪、割草、追肥、控水……柑树绿油油一片,有的已经首次挂果,在阳光的照射下,青柑绿得发亮。


平村位于恩平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和平村积极实施产业振兴,引进侨资侨力,在荒坡上种了1000亩茶枝柑。


村集体收入翻一番


“和平村以前是种竹子的,但后来行情不好,竹园荒了,年轻人也跑了。”和平村委会主任张卓儒说。


困局被冯泉浪打破了。


冯泉浪当年从委内瑞拉回到家乡恩平时,看好陈皮市场,而陈皮的唯一原料就是茶枝柑。


“村里水好、空气好,是不是也能种?”冯泉浪在心里嘀咕。


于是,冯泉浪迅速和几个朋友邀请专家团前往和平村考察。几番来回,大家的目光锁定在荒下来的竹园地。


“这块地不错啊,坡度都在25°以下,比水田陡一点,但不高,适合机械化种植,而且都是红壤土,旁边还有一个水库,有优质稳定的水源,非常利于柑橘植株生长。”这次考察,让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黄永敬印象深刻。


有了专家的建议,和平村看到了希望。


恩平彼时也正大力推行农村承包地“两预两委托”流转模式(即农村土地预整合和预流转,委托镇或村集体统筹经营,委托第三方统一发包公开招标),整合土地资源,引入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


冯泉浪便与朋友成立公司和沙湖镇签订合同,投资1500多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省农科院为技术指导,开始种植茶枝柑。


荒园变成了柑园。


张卓儒算了算:“有了公司交的土地租金,和平村集体收入能上40万元,比去年翻一番!


“智囊团”带来新技术


走进柑园,连片柑树绿意葱茏,秋风拂过清香袅袅。


不少柑树长到了2米高,枝叶交错纵横。行列之间间距有5米宽,拖拉机、割草机等设备可以无障碍通过。在“宽行窄株起垄”新模式下,水肥一体化自动施加,开沟、割草等全部机械化管理。


黄永敬带着“智囊团”每月至少来一次和平村,带领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养分管理,把现代化农业技术用到一线。


冯泉浪则在周边招揽了50多名村民,协助打理柑园。村民甄健新今年8月退休后,就在柑园当起了管理员。“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很多,村民有租金收,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心里很踏实。”他说。


中午时分,村民们在柑园里准备午饭,柴禾味道掺杂着清新柑香,炊烟袅袅。


“就在果园旁,我打算再租个厂房,做深加工和仓储,再开个农家乐和民宿,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带动文旅,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家乡的经济旺起来。”对于未来,冯泉浪踌躇满志。


明年秋天,6万多株柑树将迎来丰产期,预计亩产最高达6000斤,产值3000万元,茶枝柑变成“致富果”。(南方日报记者张婧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