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新闻

强城专家建言 | 音乐家王绍基:推广温州的城市主题曲


/

如何让一座城市更有韵味、更有灵魂,音乐家王绍基认为,音乐是最佳选项。在他看来,用音乐持续点亮城市文化生活的背后,寄托着温州这座轻工之城在打造“音乐之城”的文艺梦想。

前段时间,王绍基回到温州,这是他疫情后首次回国,首要任务就是策划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传播,以及擦亮温州的文艺名片,为温州强城行动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选择源于他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温州文艺发展的期望。

人物介绍 :王绍基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资深音乐家,多次受聘担任“布达佩斯国际电影音乐节”“凤凰卫视华人歌唱大赛”等国际赛事的评委西班牙波戈雷烁音乐学院教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温州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岁月无声,音乐留痕。王绍基和新中国同龄,成长路上都有音乐相伴,这是人生幸事。 

在王绍基记忆里,在温州的基础教育中相当重视音乐教育,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学唱乐谱。当时温州坊间的音乐氛围也同样浓厚,从九山湖蛟翔巷校门口到松台山下八角井的家中,沿街的店铺都放着音乐广播,一路走来一路歌,整个城市,到处都飘荡着歌声。

1962年,他入读温州四中,四中的前身是瓯海中学,学校的文人气息特别浓郁。除了上课时间外,广播里不间断播放着音乐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唱片。

王绍基加入温州四中军乐团。

王绍基展现的音乐天赋使他破格进入学校军乐队,成为温州四中建校四十多年来年龄最小的军乐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正赶上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而王绍基却因为音乐特长被破格调回了城市,之后又被保送上大学,继续深造。他说“是音乐激励我战胜了许多磨难,帮助我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儿时的梦想,在努力下成为现实。学成归来的王绍基为温州的管弦乐发展和教育做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红极一时的温四中管弦乐队(二排左6为乐队导师和指挥王绍基)

上世纪80年代,很多温州人走马天涯,王绍基怀揣着音乐的梦想赴西班牙定居,然而残酷的现实却逼迫他不得不涉足商海。但是,身为音乐家的灵感和文化人的优势帮助了他,让他在中、西两国经济技术交流的机会中完成了几个有意义的项目,西班牙《马德里人》刊物以《用音乐家的思维经营企业的中国人》报道了他的传奇。

功成名就之时,他蓦然回首顿觉挚爱的音乐正在渐渐远去。他痛心疾首,毅然决定放下一切与音乐无关的事务,回归音乐本身。应原来就读西班牙波戈雷烁音乐学院校长邀请,王绍基回学校担任教授研究员,继续音乐研究。疫情期间王绍基整理了积累的教材出版的《电吹管研修课程》,这是全球第一部电吹管专业训练的系统教材,还为电吹管制定了专用指法等多项标准。

波戈雷烁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电吹管专业教程。

希望温州重拾文艺基因

基于自身成长的过程,王绍基一直认为,美育教育最应该从娃娃抓起。

2019年初,柏林国际青年艺术节演出。在温州籍知名音乐家潘悟霖的指挥下,籀园小学管弦乐团逐梦欧洲,并一举获得金奖。王绍基特地飞到柏林见证温州娃的表现,惊喜地发现温州娃的音乐水准如此之高。

但是,王绍基回国后也发现,温州音乐的断层现象是较为严重的。他见过不少学校都设置有管弦乐队,乐队的孩子有很高的音乐素养,演奏水准也很不错。但是同时他也看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的普及教育明显被弱化。这让王绍基很忧心,他说,“我不否认,数理化很重要,应试教育有它的必要性,但是到了社会上最终还是要看你的素质。一个人能走到什么高度,取决于他的审美观,而审美观来自于素质教育。一个城市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更是取决于民众的素质。”

王绍基说,‍‍“我真的很高兴看到温州正在重新发掘文艺基因。素质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孩子们是温州文化的未来。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人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一个人长时间被音乐所浸润的时候,他的心灵‍‍思维、举止言行、整体气质,‍‍都会明显地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借《梁祝打响温州的艺术金名片

出国几十年以来王绍基没有停止过音乐创作,他的《欧洲华人之歌》大气磅礴,被征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会歌》,还被我国华侨博物院镌刻成大型木雕收藏,而他的那首用温州民歌《叮叮当》和《放牛调》为素材谱写的钢琴和小提琴《思乡曲》则是幽怨缠绵,充满着对家乡的眷恋。 

温州是出戏曲名曲和文化名人的地方,自古就有音乐创作的丰厚土壤,温籍艺术家遍布全世界。像《对鸟》《道情》《莲花落》《叮叮当》这些印在温州人基因里的民歌,就有极强的音乐性。王绍基认为,要发挥遍布世界的温籍艺术家作为“文化使者”的作用。此外,诸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经典名歌《采茶舞曲》等在温州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应该被温州人所珍惜,在温州发出更多的声音。 

王绍基的恩师,便是中国音乐泰斗、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创人何占豪。此次回国,在他与老师的多日相处中聊到了关于《梁祝》与温州的关系。何占豪老师很明确地告诉他,“‘梁祝与温州的故事’是一个系统的故事,《梁祝》是在温州确定了的选题,我是在温州从‘要我写’转为‘我要写’,在温州我写出了主题、副题和主要旋律的《梁祝》初稿。《梁祝》和温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作品诞生的故事,也是音乐创作“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在温州开始实践的过程见证。”

何占豪先生希望借今年是梁祝诞生65周年的契机,把纪念活动的主场放在温州,好给历史一个交代,给温州一个交代。

王绍基也期望温州通过这些活动释放出新的活力,开发出更多与梁祝有关的艺术场景,打响温州这座音乐之城的艺术金名片。“国内外有许多知名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主题曲。可以考虑选择《梁祝》的爱情主题音乐在景区、公园、旅游巴士、游船等公共场所,不断传送出‘爱情主题诞生地’的信号。”

同时,王绍基也提醒打造城市品牌不能零敲碎打,今天一个趋势,明天一个趋势,应该集中力量不断重复一个点,“重复就是力量!要不断向世人宣示,温州本来就是文化之邦,在这片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土地上,到处都能够感受到‘爱’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