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华时评

西方对中国的两大误解


/

   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存有很大的误解,尤其是在中国的战略意图方面更是习惯张冠李戴,其中有两种观点几乎在所有辩论中都会出现,但从未有人质疑过。第一种观点是中国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必然会毁灭。第二种是这一成功将导致冲突加剧。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成功引导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并实现了大部分的目标。做到这些花费了不少时间,而且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还为第三方带来了重大的利益。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像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切始于19世纪,贯穿整个20世纪,还将占用21世纪的大部分时间。

 

   摆脱贫困和落后以及弥合那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创伤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抹黑的目标。事实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无论选择什么参数,悬殊都是可观的。194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60年前的1890年相同;197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32大经济强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具有购买力的国家。

 

   从外部影响来看,中国现在更具主导地位,因为具有更大的能力,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为全球的需求做出更多的贡献。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一个误解,或者说是威胁:有些人认为,这种更大的作用不是成功的现代化进程的自然及合乎逻辑的结果,而是另有隐情,是企图统治世界的秘密战略的体现。因此,拒绝在全球治理中为中国留出适当的空间。

 

   然而,事实是,如果我们回顾过去50年的发展,多边主义政策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行不悖的。从七十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到冷战后执行多边主义,中国推动以发展为核心的政策,亦或在二十一世纪初推动以安全为重点的项目,都体现了执行多边主义的姿态,在习近平领导下,这一政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金砖国家组织、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

 

   今天,中国实行大家公认的稳固的多边主义,其显著特征是:多层次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强,以希望加强国家间的团结为核心,既比肩而行,而不是互相作对或对抗。

 

   中国确实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道路。这是一个别样的模式,中国要求尊重其来之不易的主权,但她从不想在行使弥赛亚使命中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第三方。尽管如此,中国还被指控想要扰乱国际秩序。但如果中国毫不犹豫地接受霸权大国俱乐部的观点和看法,如果同意加入七国集团(+1),可能就没有人会指责中国了。鉴于情况并非如一些国家所愿,遂出现了双重骚扰,其重点借口是捍卫国际秩序的架构,最重要的是捍卫代表他们真正底线的等级制度,这是西方红线中的最红线,中国现代化的成果事实上已经逐步触及他们的底线了。 

 

   实际上中国想要的是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继续发展自己,而且尚有一个决定性的阶段等待着她。这就是为什么她只能致力于所有领域的和平过渡,建设性的、循序渐进的过渡,而不是骤然猛烈的,既要融入世界,又要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适应空间。

 

   中国坚持分享其发展红利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此时的中国是其历史上最与外界相互依赖的国家,因此,中国绝不会冒险背弃开放,这也佐证了中国的成功意味着第三方的机会。也有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宽松的谈判意愿一如既往。中国已经在为转型而努力,甚至可以说,与西方相比更有优势。

  

   同样在全球的层面上,中国对稳定的渴望与煽动冲突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领导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安全、发展或文明的基础上,不是偶然的。这个倡议丰富了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这也是人类最优先的二元论,至今仍然有效,但捍卫文明是第三个层面,中国对此高度重视。

 

   尽管存在制度的差异,但中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不应有实质上的这么大的距离。否认这一点就只能被认为是具有不良企图。

 

   作者胡里奥里奥斯是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顾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