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没有方向盘、踏板!专家解读特斯拉重磅发布


/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正式亮相

 

北京时间10月11日特斯拉举行“We, Robot(我们,机器人)”活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介绍特斯拉推出名为Cybercab的Robotaxi没有方向盘也没有踏板相关话题随后冲上热搜
图片
活动现场马斯克亲自上车乘坐这辆Robotaxi该车行驶在华纳兄弟工作室的片场并将马斯克送到舞台旁现场视频显示银色的特斯拉Robotaxi具有流线型车身形态上更为接近两门轿跑

 

此前马斯克称该活动为“载入史册的一天”并称特斯拉Robotaxi将改变世界
使交通更加便捷、安全和环保
为了更准确、清晰地理解此次发布会上的信息我们邀请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绍鹏浙江科技大学教授李强与我们同步观看了这场发布会并为我们实时解读发布会中的技术和对未来的展望

与专家同看马斯克发布会

美国“萝卜”香吗

 

尽管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一小时,但是Cybercab一经亮相,还是赚足了眼球:充满科幻感的外形与CyberTruck相似,采用了两座和蝶翼式车门,内部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引入感应充电。现场,还展示了一辆类似高铁车头的Robvan无人驾驶巴士,配备大尺寸侧滑门,拥有最高20人的载客能力,并且可用于载货。

这一切,似乎都在印证着《马斯克传》记录下的那个宏愿:让特斯拉打造出一辆在没有任何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就能够完全自动驾驶的车辆。

 

至少从2019年4月开始,马斯克不断谈论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当时他曾提及一支自动特斯拉车队。2020年,他表示,自动驾驶出租车将于2023年推出。

 

马斯克此前在多个场合形容特斯拉的Cybercab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革命者。计划不断落空,“实现全面自动驾驶”,一度恍若翻版“狼来了”。 

 

这一次,马斯克在发布上透露,CyberCab将于2026年投产,明年希望在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实现无人监督的FSD(Full Self-Drive,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并大规模铺开。

 

那曾经画下的大饼,马斯克算是圆上了吗?

 

在朱绍鹏看来,特斯拉的FSD不算L5(完全自动驾驶)完全落地,离真正完全的无人驾驶还有一段路要走。

 

她解释道,L5级别的自动驾驶,是指基于检测到的交通环境,实时做出复杂驾驶决策,实现所有驾驶目标几乎不需要乘员对车辆进行接管操控,尽管目前FSD还做不到,但仍可以说是智能驾驶业界一次重要技术革新、技术突破。

 

商业化落地难在哪里

 

Cybercab,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发布会上,马斯克并没有过多阐述技术方面的内容,但是着力介绍了特斯拉在成本和安全两方面的突破。

 

在整车成本上,Cybercab的花费将低于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2万元),量产后将面向公众出售。

 

谈及运营成本,马斯克表示,目前成本还不低,但随着这项业务的进一步铺开,其运行成本可以降低到每英里0.2美元(约合人民币1.4元)。而包括税费在内的价格,最终可能会是每英里0.30美元或0.40美元,现在的交通成本大概在1美元(约7.1元人民币)每英里左右。能搭载20人也能载货的Robovan,出行成本更低,每英里大约在10-15美分(约合人民币0.71 - 1.1元)。

安全,始终是任何上路车辆的最高准绳。特别是无人驾驶这一复杂技术,在承接传统汽车行业严密的技术标准体系时,同样也要将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特别是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特斯拉新车型,难免引发安全焦虑。


而往往一次差错,便遭受毁灭性打击——2023年,美国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因一场罕见交通事故,立即收回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无人驾驶运营许可。


李强告诉我们,马斯克之所以要强调这两点,正因为“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难点主要在于成本和安全”。


早在2018年,马斯克就公开表示: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


马斯克在发布会强调,现在有数百万辆特斯拉汽车在接受训练:“这就像同时过着数百万人的生活,看到一个人一辈子看不到的非同寻常的情况。你不可能同时过着一百万种生活,但它还可以同时看到所有方向。所以它自然会像我说的,比人类安全10、20、30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FSD累计行程已超16亿英里,基于“端到端”的FSD V12助力下的汽车已经行驶了超过6亿英里。他曾预测,特斯拉FSD测试里程需要达到60亿英里,才能满足全球监管机构的要求。


什么是“端到端”?对此,李强向我们解释道,FSD系统,与无人驾驶目前广泛采用的传统路径有着很大的不同。当前,业内多采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交给模型识别目标和障碍物,再配合高精地图,最后根据模型决定车怎么开。即把复杂问题拆解为几个模块分头解决,再按照不同模块权重,综合出结果。


而FSD系统的“端到端”,则是模仿人类开车处理模式——眼睛(传感器)输入信息,中间是神经网络,让数据决定车怎么开,并输出决策。


看似更简单、直接,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神经网络,却也备受争议。知名智能辅助驾驶公司Mobileye创始人沙书亚曾公开质疑,称神经网络不透明,存在不可控风险。并指出,用30余万张英伟达A100芯片的算力,以解决自动驾驶问题,可谓“大材小用”。


李强也告诉我们,按照FSD的技术演进方向,无人驾驶将变成比拼数据和算力的竞争,“特斯拉的模式主要依赖图像,需要超大规模的模型场景测试,对算力要求高、成本大。目前看来这一商业模式还正在不断完善,自我造血能力也逐步建立。”


中美“萝卜”都在提速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先锋,中美都在加速奔跑。东西同此凉热,技术上的成熟、国家的支持、社会的期待,三股力量,共同传递着一个信号:规模化落地无人驾驶,并不遥远。


就在特斯拉发布会前一天,媒体透露“萝卜快跑”正在谋划布局出海,并将发布搭载百度最新自动驾驶大模型ADFM的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10.0。


“这是未来。”业内人士指出,人类会在2030年前后,进入无人驾驶时代。据太平洋证券等机构预测,到这一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惊人的2.93万亿元。


具体到浙江,早早布局。利好政策加持,无人驾驶赛道热闹非凡。


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15年,市里便已启动相关工作;2018年云栖大会,发放首张“测试牌照”,在全国率先开展真实路测;杭州获批国家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10周年之际,已累计发放测试牌照424张,其中100多张为乘用车,其余为不设驾驶舱的载货物流车。

5月1日,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7月3日,20个城市(联合体)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浙江“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等入选。

 

此外,百度打造的第四个城市智能网联生态示范基地Apollo Park落地乌镇;德清则是依托全国集聚度最高的地信产业优势,于2023年成为全国首个以县域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绍兴古城,头顶“大眼睛”、没有方向盘的红色小巴穿梭其中,串联鲁迅故里、阳明故里等热门景点,2024年2月至4月,运行里程便已达5300余公里,体验乘客1200余人次......

 

面对如此万亿蓝海,为抢夺市场先机,浙江企业争雄者众。

 

在浙江,海康、华为等科技巨头相继入局;吉利、零跑等造车势力竞相加码。强强联合,布局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专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深圳安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侧重无人物流车的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也纷纷入驻浙江。以杭州为例,2023年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达2798.6亿元。

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重要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其无人驾驶将不遗余力分上一块蛋糕,国内相关企业很有可能会直面与特斯拉的竞争。

 

“特斯拉的FSD基于北美的测试迭代优化,并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在中国仍需要逐步落地测试,而中国的交通环境更复杂多变。”朱绍鹏提醒道。

 

在国内这个大竞技场上,无论是“本土萝卜”还是“洋萝卜”,都避免不了诸多挑战,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在真实道路环境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加速、条例政策跟进支持、产业生态链逐步完善等,自动驾驶将会给人车城带来更多更具想象力的变化。”朱绍鹏说道。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