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子女多的家庭,父母能否表现出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态度,对手足感情的培养和家庭成员的和睦有很大影响。古代的育儿理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曾有“人之爱子,罕亦能均”的说法,古人认为:父母平对待每个子女是很难做到的事。孩子多时,难免存在分配不均、对待不等的问题,因此孩子之间也有不平等现象。一位温州人侨民说:在不少旅西华人家庭中,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他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一位开餐馆的温州华人老刘的故事就很具有代表性。
待儿女 岂能厚此薄彼
老刘来自温州乡下,到西班牙的时候已经四十岁出头,观念趋于传统保守。由于前两个是女儿,无法继承香火,只能继续生。好在,第三个是个儿子,刘老板夫妇很是高兴,可本应就此打住,却因信奉“多子多福”,结果又生了第四胎,竟还是个儿子。老刘逢人便讲:“这是祖上积德啊。”
老刘十几年前通过堂弟的帮助,以申请CUPO的方式来到西班牙,进而在堂弟的餐馆里做起了只管吃喝、没有收入的“包身工”。五年之后,老刘被“刑满释放”,接着他就将妻子和四个孩子都带到了西班牙,幻想着将来的幸福生活,实际上,悲剧才刚刚开始。
2003年底,刘老板用借来的3万欧元将堂弟的餐馆接了过来,一家人算是有了个正式的营生。当时,两个女儿都20多岁了,帮父母打理餐馆;两个儿子虽未成年,但也在其他老乡开的店里帮忙,赚点零花钱。好在餐馆的生意还算稳定,老刘一家人也算勤俭,不到两年的时间,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了不少盈余,本该进一步大展宏图的时候,大儿子阿良和大姐阿珍发生了矛盾。
来到西班牙之后,两个姐姐在老乡的介绍下都找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眼看着年岁不小了,老刘也想着让两个女儿早点嫁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大儿子阿良私下找父母要钱想去开个食品店。老刘夫妇“重男轻女”的观念开始作祟了,考虑了两天,给了儿子阿良2万欧元。
大女儿阿珍和男朋友阿明着急结婚,阿明的父母也催促他们赶快把婚事办了,但老刘却拿不出钱来为女儿置办嫁妆,最后,还是小两口私下凑了一笔钱给未来的婆婆,才把事情解决。当时,阿良食品店的生意很红火,阿珍也曾找弟弟借钱,但阿良以发展为由,拒绝了姐姐的请求,姐弟俩自此心生嫌隙。
帮儿子还债 却害了女儿
同样的,二女儿阿娟和姐姐的遭遇相差无几。
阿娟的婆家来自浙江青田,一家人老实厚道。阿娟过门之后,住在婆家,老公在一家亲戚开的餐馆里做大厨,阿娟还在父母的店里做跑堂。作为父母,此时本该更善待二女儿,可老刘的一系列做法令阿娟越来越无法忍受。
当时,老刘夫妇以阿娟嫁了人为由,拒绝借钱给她开店,阿娟只好和老公从婆家亲戚那边东拼西凑了一万多欧元在郊区开了一家小食品店。小夫妻俩省吃俭用,勤奋经营,努力还债。就在这时,弟弟阿良的一次意外,让阿娟对父母由失望转成了怨恨。
阿良的食品店在市中心,生意一直不错,俗话说:饱暖思淫欲。05年的时候,阿良迷恋上了赌博。长期光顾CASINO的他,将开店赚的大量金钱全部输了进去。阿良的老婆小梅回娘家哭诉,小梅一家人又找来老刘去劝说阿良。老刘一问才知道,儿子阿良赌博不仅输了家里的积蓄,还在外边欠了一大笔的高利贷。
老刘当时拿不出太多钱,只好去找两个女儿借。大女儿阿珍心眼多,背地里早就打听到自己不争气的弟弟在外边赌博输钱,于是找借口说自己现在要开新店,将父母搪塞回去。老刘两口子只好去找二女儿阿娟。
阿娟和老公天生厚道,见父母言辞殷切,顿生恻隐之心,取出辛苦积攒的一万欧元交给父母。老夫妇俩很感动,老刘当时还对女儿阿娟说,这么多年,父母对不起她,待到来年,一定给阿娟一笔钱弥补以前的过失。
阿娟夫妇当时信以为真,心里暖洋洋的。
然而,半年过去了,阿娟的店附近又冒出几家华人食品店,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了发展,阿娟就低价将店卖掉,想从父母那里把钱要回来,再去别的地方开新店。此时,父亲老刘告诉阿娟,当时是因为要帮阿良还债,才不得已找她借钱,现在自己手里也不富裕,不如去找阿良试试看。
可是,在危难时刻曾经得到二姐帮助的阿良并没有伸出亲情之手,每次都巧言令色避开话题。阿娟知道这笔钱肯定是打了水漂,心里冷到了极点。
种花得花 种豆得豆
老刘的小儿子阿隆今年刚好22岁,平时除了在店里帮帮忙,就是在家玩电脑游戏,什么事也不放在心上。老刘想着自己年岁大了,这个饭店将来想让小儿子接班。而阿隆从小受到父母溺爱,什么事都做不了,也不想做。为了维持苦心经营的餐馆,老刘想,不如将餐馆卖给大女儿,让阿珍一边经营饭店一边照顾阿隆。自己可以“退位”做“太上皇”享享清福。然而,这个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
阿珍很精明,她直截了当的告诉父母:“餐馆可以接手,但价格还必须是3万欧元,多一分也不行。”老刘很生气,一边数落着阿珍的“不孝”,一边表示现在不可能是这个价格。这对父女在此刻俨然是一对买卖人,根本无亲情可言。最后,双方都做了让步,阿珍愿意以4.5万欧元的价格接手餐馆。
但转让还没正式进行,儿子阿良又杀了回来。
阿良认为:“现在是父母退休,餐馆应该作为孩子的共同财产平分。”还没等阿良说完,阿珍破口大骂,姐弟俩都不是省油的灯,骂着骂着就要动手。最后,还是老刘站出来劝阻了。为了平息儿女的怒气,老刘做了这样的一个决定:将餐馆卖给阿珍,给阿良一笔存款。
阿珍心里很不平衡,就私底下将阿娟叫了回来,想把事情闹大。
阿娟不想参与这场争斗,她只要求父母亲将当初问她借的1万欧元还给她,阿娟表示:只要将替阿良还债的一万欧元给她,她什么也不要。
老刘夫妇俩自知理亏,当下就拿出一万欧元还给了阿娟。阿娟拿到钱后,留下一句话:“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了。”就出了家门。
最后,阿珍接手了餐馆,阿良拿到了一笔存款,阿娟拿回自己借出去的一万欧元彻底离开了这个家,而小儿子阿隆还在父母家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老刘呢?辛苦那么多年,开了一家餐馆,养了几个孩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因为无法公平对待几个儿女,处理家事不当,使儿子变得贪婪,女儿变得不孝。
如今,阿珍将餐馆搞得红红火火,可每月只给父母几百块钱赡养费;阿良则是一边开店,一边玩麻将,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阿娟自此再无音信;而小儿子阿隆还在继续啃老……
老刘夫妇俩每月从女儿那里拿几百欧元聊以度日,回首往事,这对老夫妻心里尽是懊恼与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