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伦敦书展:创意让书香更馥郁

2017年03月17日 06:08 来源:欧洲时报


/

【欧洲时报记者侯清源报道】伦敦书展近日再次开幕。2017年是伦敦书展举办的第46个年头,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在科技时代满足社交需要的书展,也会看到一个随创新焕发生机的文化综合平台。伦敦的创意,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出版商:参展不为交易而为社交

每年春季全世界最大的图书版权交易会“伦敦书展”(The London Book Fair)3月14日在奥林匹亚中心(Olympia)如期开幕。如果你只是普通读者,想要来伦敦书展寻觅新书,那你可能会感到失望,很多大的出版社会告诉你这些书并不对个人销售,而且你会看到很多展台书的数量已大不如前;但转头你也许会喜上眉梢,因为你喜欢的畅销书作家也许就在隔壁发布新书或演讲。

从1971年至今,伦敦书展已经成功举办了46年。作为每年春季不可错过的图书盛会,此次伦敦书展再次吸引了众多作家、出版社、书商、业界人士前来参加。在为期3天的展览中,将会吸引来自全球130个国家的超过2.5万人来前来参观。

然而,数字背后,不少展台的图书数量都比以往有所减少,展区也较以往清净。某出版社出版项目负责人、有20多年出版业从业经历的白鲜平就表示,她已经连续参加伦敦书展近十几年,每年都会在这里设立展台。

但是,近几年来,她感觉变化非常大,“表面上看,规模场地还是那么大,人潮声势也很大,但实际上本质已经有了变化。特别是这四五年以来,出版业从业人员来参展的比例明显减小了。”

白鲜平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出版物和版权交易平台在变化,从业人员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导致书展作为直接向书商和版权购买方展览图书的交易场所的功能在消减。出版社的新品发布一般分春秋两季,在欧美国家出版行业,一直以来主要的展示平台有春季的伦敦书展和秋季的法兰克福书展。

白鲜平表示,以前,这两个书展对出版业很重要。因为在这两个展会上,买版权的人和买书的人,能看到当季和下一季的新书的封面和内容。现在,因为通讯技术的发展,出版社不需要等到书展时再给客户看新书。

“只要有了计划,封面出来了,就会马上发给大书店的采购人员和版权的潜在购买者。所以,在新书出来之前,书店该订的都订了,版权可能也都卖掉了,”白鲜平说,“这是一个历史趋势,展会卖书这种方式,一定在走向消亡。”在白鲜平看来,现在书展的功能,更像是各大出版社刷存在感的平台,就是让业界知道“我还在,我还活着呢”。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参展的工作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聊书、推荐书、卖书变成侧重社交。

在2016世界排名第一的出版集团阿歇特(Hachette)的展位前,书只有两边展架上不多的几本,但展区设立了很多座位,用来与新老客户交流。知名少儿出版社Egmont的展台今年也不复以往的气派,变得很小,一共展出了不到30本书。展台负责人表示,“今年已经没什么可卖的了,新书和新的版权都已经卖掉了,不需要那么大的规模。”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负责人也坦言,“在这里来就是见见老客户,认识新朋友的。”

走上创新之路 接地气书展吸人气

同所有行业交易会面临的问题一样,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伦敦书展作为重要交易平台的作用已经不复当初。然而,伦敦书展的客流量并没有因此减少,据书展组办方透露,今年伦敦书展招展工作非常顺利,并超额完成了任务。

伦敦书展早已在展会模式衰落之前,潜移默化的完成了自己的创新之路,成为集图书、电影电视、艺术、虚拟游戏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平台。

白鲜平表示,这几年来书展现场感受到的另一变化是各种论坛、演讲、研讨以及新书发布等行业活动的增加。在书展现场,欧洲时报记者也发现,与略微冷清的展台相比,更多的观众聚集在各大展厅的主题论坛以及研讨会现场。

书展官网显示,3天的展览中共有214场官方活动。此外,很多展台都会用展台空间进行自己的新书发布会,请来作者现场演讲以及进行相关小型研讨会等。

在白鲜平看来,很多讲座内容都很接地气、很实用、人性化,能获得平时比较难获得的信息。“这也是书展组织方吸引参展人员的一种新方式。由于在书展上贸易量的减少,有更多的参展人有时间去参加这些论坛活动,吸收行业信息。”白鲜平说。

举行图书主题活动 每天都有“伦敦书展”

回看伦敦书展这几年来的变化,现场形式的多变只是书展创新的冰山一角。

现任总监杰克斯·托马斯(Jacks Thomas)2013年加盟伦敦书展,当年伦敦书展便增加了数字化和科技等专题论坛。2015年开始,伦敦书展从原有品牌基础上扩展为“伦敦图书与银幕周”(London Book & Screen Week),在整个城市展开为期一周的关于书籍、电影、电视以及虚拟游戏等活动,书展只作为这一周的重点活动之一。

杰克斯·托马斯表示,以前,伦敦书展主要是出版界的商业博览会,但伦敦作为创意之都,很多文化领域都与图书有联系,英国每年20部电影中,就有18部由图书改编而成。转型后的伦敦书展会成为整个伦敦城市的一部分,让所有的大众都可以参与,各种研讨、论坛、聚会和特殊的电影放映在整个城市进行。

除了这一周的主要活动之外,伦敦书展主办方还启动了“伦敦书展365天项目”,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举行更有针对性的图书主题活动,以及展开全球出版业各种主题的行业峰会讨论空间,探讨交流新趋势和图书出版业面临的挑战等。比如,每年1月的科技研讨会(Tech Tuesday)聚焦科技时代的出版业动态,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探讨最新动态,已经成为伦敦书展品牌下的常规活动之一。同时,还会有学术图书周、教育出版周、社交媒体周等。除此之外,走出去,也是伦敦书展的创造新生的策略之一。2016年一年,伦敦书展展台出现在法兰克福、沙迦、北京、上海等国际书展,推广伦敦书展并寻求合作。

成立作家俱乐部 培养下一代文豪

培养人才是伦敦书展履行社会义务以及维持行业活力的宗旨。为培养英国写作人才并激励民众对文学的热情,伦敦书展自从45年前成立之时,就会在每年选出一个与书有关的“年度慈善团体(CharityoftheYear)”。从2014年开始,书展加大了对慈善的推广力度,在书展期间为该组织提供免费的展位以及市场推广,同时,还将在伦敦书展的网站推广和募捐一整年。2017年的年度慈善团体是全球非盈利读写能力促进机构——“世界读者(Worldreader)”。

此外,伦敦书展已经连续6年推出“作者智库”(AuthorHQ)项目,为经验尚浅或遇到瓶颈期的作家提供在出版行业发展所需的一些讲座和培训,包括如何与出版商打交道签合同,如何自助出版把作品推向市场,并且为这些人提供社交机会建立相关人脉等。2017年,伦敦书展还推出全新的“作者俱乐部”(TheAuthorClub),为伦敦书展的作者观众提供一整年的相关服务并建立社区交流平台。

记者在讲述如何自助出版的论坛现场碰到正在认真做笔记的乔纳森(Jonathan)。热爱写作的他将来希望成为一名作家。乔纳森坦言,虽然热爱写作,但把作家当成固定职业并不容易,很难一开始就与优秀的出版社签约。他还强调,当天论坛上听到的很多知识在未来从业中都会用到,而这些信息平时要获得都要找律师,花很多费用。乔纳森还表示,对“作者俱乐部”很感兴趣。虽然年会费为125镑,但可以免费获得下一年的伦敦书展门票,还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社交活动积累人脉,让他觉得可以离“成为一个作家”的目标更近一些。

现场直击:中国红、中国印、中国书格外醒目

【欧洲时报记者伯玥玥 实习记者罗宋伟报道】作为世界最大的书展之一,伦敦书展每年都吸引着全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书商和经销商们在此进行商谈。同时,伦敦书展也是呈现读者们挚爱的作家新作品的绝佳之地。

主宾国波兰主推犯罪连载小说

作为今年伦敦书展的主宾国,波兰馆的外观很“吸睛”,整个馆内布满了苹果和松树。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波兰是欧洲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所以展台设置苹果是代表着波兰的象征。波兰今年主推书籍是知名小说家Jakub Szamalek所著的犯罪连载小说三部曲之《凶险之海(The Inhospitable Sea)》。该小说曾荣获Grand Calibre年度最佳波兰语犯罪小说奖。

Jakub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和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古典考古学博士毕业。他将自己考古学的知识应用到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中,侦探手段里不乏考古学专业知识,给故事增添了不少“真实”成分。

中国展团:当代书籍成推介重点

作为伦敦书展的主要参展方之一,中国展团由29家参展机构共同组成,让国际展厅区的中国红、中国印、中国书格外醒目。此外,也有不少新兴网络文学平台,如阅文集团等以独立展台形式出现。

新世界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马汝军表示,伦敦书展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每年都参加的活动,因为伦敦书展很具有影响力。他表示,借助这个平台将介绍中国的图书推向海外市场,让更多海外人士包括华人更多的了解中国。

马汝军说,本次参展的主要是介绍当代中国的书。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今年带了9个语种的版本,希望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民众了解习近平治国的战略和思路。通过出版像《中国关键词》这样的书,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近期热点话题。这种言简意赅的形式更容易让海外读者接受。另一方面,新世界出版社还带来了华语教学及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

马汝军表示,前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展台的出版商普遍认为,展台设计开放、大气,对图书的选择也很不错,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中国的平台。

“后脱欧时代” 文化多样性如何保持?

此次伦敦书展的关注点自然离不开脱欧。题为“‘脱欧’——出版行业的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的论坛,邀请来自英国出版界、政界、教育界专业人士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出版商协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罗廷嘉(Stephen Lotinga)认为,脱欧后,英国政府如果不在移民问题上谨慎处理,英国或在文化和社会方面变得更加“贫困”。他强调,英国出版业收入的75%来自于海外。他所在的出版商协会中,有80%左右的员工来自于欧盟或其他非英国地区。因为多样性,英国出版业才得以蓬勃发展。所以,出版商协会将努力保证员工在“后脱欧时代”在英合法权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