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6日 11:05 来源:本报评论员 谷粱
提要:这几天都被《战狼2》刷屏,作为一部国产电影,拥有如此之高的人气,让西班牙人电影人着实羡慕!西班牙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非常少,大部分都在网络上传播。不过,西班牙人自己都不喜欢西班牙本土电影,理由是:太黄太暴露!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学西班牙语的学生越来越多,西班牙电影《火腿,火腿》《不良教育》这些老掉牙的电影,像当年的“英语电影口语”一样,被西语系学生当做听读素材,听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各路民间字幕组开辟了“美剧新天地”,因为版权、敏感内容等问题,无私奉献的字幕组得带着各种“熟肉”(带字幕片源)伺机发布。到最后,大家开始习惯“生肉”(无字幕片源)过个瘾,半年之后,熟肉出来,再补全没有看懂的内容。
对于西语学生,比较受欢迎的西语连续剧,有历史题材的《伊莎贝尔》,以及最近比较火的穿越剧《时间管理局》。电影方面,估计所有西语学生都会知道阿尔莫多瓦!这个我们以为全世界都知名的西班牙导演,其实也就在西语国家稍微有点名气。阿尔莫多瓦为代表的“叛逆一代”西班牙电影导演逐渐老去,西班牙新一代电影势力却鲜有进入我们外国人的视野!
西班牙电影,和中国电影一样,处于一个尴尬的发展生态之中。中国电影是热钱太多,有充足的钱来生产垃圾电影。西班牙是钱太少,少有几个有质量的电影导演,过于偏爱某些类型题材!小成本的西语电影,很难不垃圾!
曾经,我们中国人,特别不看好中国电影。西班牙人也对西班牙电影“嗤之以鼻”。
为什么西班牙人不喜欢看自己国家的电影?
GQ杂志曾对线上读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凭直觉抵触西班牙电影的读者反馈意见是:西班牙电影题材太局限了!不是啪啪啪(性爱),就是妖妖妖(同志),要么就是突突突(内战)!
比如西班牙国宝级的电影导演阿尔莫多瓦,他的选题不是妓女就是同性恋。这类选题在80、90年代,或许超越这个时代。但在当下的西班牙,西班牙人已经不再因为性乱、三角关系和超越性别甚至物种的交合而激动。
另一个西班牙电影常用题材就是西班牙内战。兄弟反目的时代,整个社会充满了各种矛盾冲突。人性和求生欲望赤裸裸地横陈在观众眼前,无论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还是对那个时代的祭奠,都已经让观众感到极度审美疲劳。
讽刺的是,西班牙人厌倦了“西班牙内战”,真正内战题材的电影比重并不高。在2008年到2012年900多部电影中,只有20部是内战题材,占比只有2.13%。
为什么西班牙的电影观众会有这个印象?
仅有的几部内战题材电影,为什么会让观众觉得“很多”?
原因很简单:因为拍得好,观众才会记住。西班牙每年200多部电影被生产出来,真正卖座能让观众在茶余饭后谈论的,凤毛麟角。而这寥寥几部好电影中,一般都是以内战、性、妓女和同性恋为题材。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为啥80、90年代有那多经典好听的歌曲?神回复:因为不好听的早就没人听了!
电影也一样,每年上百部电影上线,院线档期都排不过来,许多电影只能依靠网络传播。免费电影网站那么多,有几个人会付费在网上看电影?
说到底,还是制作发布的问题。美国电影每年也有很多烂片,但总有几部霸屏的好电影。西班牙这两年,也出了几部好莱坞风格的电影,但在西班牙的反响一般。
西班牙电影的差距,到底处在哪里?
西班牙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差距,首先是资金问题。
美国拍电影,有多种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西班牙拍电影,更多是依赖政府的预算,私人投资电影的比重相对较小。
西班牙政府补贴文化项目的做法,保证了西班牙民众可以消费得起文化产品,同时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商业化操作。不能商业模式化操作的产业,总是过于依赖于“天才”来惊艳观众,缺少像美国那样集团式的“平庸美化”链条,在没有天才的时代,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生产出成功的商业片。
比如西班牙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舞台文化作品,大部分剧团都指望着西班牙各级政府的补贴,而美国则有数量充足的大财团,拥有文化项目的预算。在西班牙,我们熟悉的可能就是LA CAIXA银行搞的Caixa Forum了吧。
国内找不到钱,西班牙电影就只能到国际上去找钱!这就存在一个西班牙电影国际化的问题。
西班牙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幽默方式。语言的节奏,影响着电影叙述的节奏,这些差异,让西班牙本土电影,即便加上英文字幕,也有西班牙特有的印记。这个印记,让西班牙电影在美国电影市场,永远被归类在“外国电影”单元。
别说是美国,西班牙电影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拉美市场都缺少足够的影响力。西班牙电影产业并没有把南美市场作为发展重点。作为自己文化的后花园,西班牙主流电影导演,都没有特别考虑南美市场。这种格局上的局限,或许和西班牙人自己的骄傲分不开吧。南美人,在西班牙电影中大多还是以移民、底层民众的身份出现。
阿莫多瓦在西班牙是国宝级导演,在西语世界也很知名。但对于非西语国家的电影市场,只有电影人和少部分知识分子才知道!西班牙最具电影号召力的导演都如此不知名,怎么能够指望西班牙电影走向国际?
中国不像西班牙那么缺钱,但花钱拍的电影,也存在一个走向国际的问题。虽然,中国电影在国际,尤其是美国市场并不赚钱。
2015年国产影片在国内的票房为271.36亿元,但海外销售收入只有27.7亿元,仅为国内票房的1/10。
这两年的美国动作大片中,都有出现中国面孔,中美合拍模式越来越普遍。
中外合拍,中国电影人经常会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演员往往只能得到鸡肋的机会,比如范冰冰《X战警:逆转未来》中只有一个打酱油的角色。章子怡在采访中说过:“在好莱坞,中国演员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因为他们给的角色都太简单了,没有什么表演的上升空间。”
希望贯通中西风格的中国导演,要面临国内外双重批判。比如好莱坞风格的《长城》,在国内的一众黑评,西方媒体也一点都不客气。
《长城》被做成了一部“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加上中国元素”的电影,除了邀请马特达蒙这样的硬汉演员,还要在场面设计上向美式英雄电影靠拢,一部以中国演员为主的电影,英文对白超过75%!
《长城》的投资方中有传奇影业,而这家公司早在2016年1月就被王健林收购了,其旗下院线也在万达掌控之中。《长城》是既有制作,又有院线。
有这样先天优势,《长城》本想冲击圣诞档期,但在《星球大战外传》、《爱乐之城》等有冲奥实力的竞争对手的“围剿”下悻悻作罢。原定在2016年11月23日美国上映的《长城》,最终被推到了2月17日。11月23日是感恩节档,而2月17日不但什么都不是,还是美国学校开学伊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淡季。
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北美院线看来,《长城》这部中国大片,还不足以和那些美国大片电影对抗。
2017年有一部堪称现象级的影片是陆川执导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它取得了近7000万的票房成绩。这部电影并不是纯粹的国产电影,它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影响,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一个迪士尼爸爸。影片的摄影和剪辑团队主要都来自美国和英国,是长期给Discovery和BBC做纪录片的团队,在拍摄和剪辑上更加注重科学性。
西班牙电影电视,也在借鉴美国模式。不过西班牙电影圈,依然稍显保守。西班牙电影还在犹豫是否要走出去的时候,中国电影已然在积极行动了。今年9月份,巴塞罗那将举行第一届完全是中国电影主打的电影节:荔枝电影节。电影节选取了不同时代的纯中国电影,在推介中国电影的同时,也在打造中国人在西班牙的电影节品牌。这种直接海外生根的电影节模式,可以避免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外输出遇到的政策性困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中国电视剧要像美剧一样冲出国门,还不成熟。但中国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却可以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绝佳载体。问题是:我们海外的华人,是否也像西班牙人那样,对自己国家的电影“不屑一顾”呢?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