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中美争端解构世界,“共赢”就是瞎扯蛋

2018年07月23日 04:18 来源:本报评论员 谷粱


/

  提要:世界杯结束,世界大同一片繁荣狂欢的景象逐渐退出,世界各种尖锐的矛盾再次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剧烈的变化,而我们依然使用着那套陈旧的语言词汇和既定认知。世界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中国也不再温顺,企图崛起的欧洲正在沉沦。经济势力的重组,已经不再以地域为单位。在这个混乱的重构期,我们能相信谁?

  当下这个混乱的时代,最先击碎的一个概念是“共赢”。这个一度被我们钟爱的词汇,其实就是个掩耳盗铃式的谎言。

  前几天,美国分别对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和土耳其提出申诉,指责这些国家针对美国进行恶意报复,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加入调查!

  这些国家为什么要报复美国?因为2018年初,美国向这些国家征收钢铝关税。出于对美国提税的反击,中国、加拿大、欧盟等国也提高了对美国某些产品的关税。这让美国很不爽!

  美国认为,他们提高钢铝关税是因为这一行业长期产能过剩,提高关税,抑制出口,可以解决全球范围内钢铝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国家针对美国所提高的关税,是旨在惩罚美国员工、农户和公司的报复性关税措施。美国实施的关税符合美国与贸易伙伴批准的国际协议。其它国家的报复性关税违背了WTO成员国做出的承诺。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标准。我惩罚你,是为了世界秩序,而你惩罚我,就是大逆不道!在这样的一个逻辑前提下,怎么谈“共赢”?

  “共赢”这个词本身,就违背了经济规律!最原始的经济形态就是“以物易物”,我拿东西换你的东西,或者我们一起拿几样东西去换取其他部落的东西。这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到了21世纪就被美化成“共赢”。彼此互相需要,本来就是合作关系。但经纪商贸活动中,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合作”基础的,彼此之间就只有“厮杀抢夺”的竞争关系。美国和中国的商贸关系,“赢”必然建立在对方“输”的基础上,所谓的“共赢”,只是双方都没有输而已。

  美国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过去十多年的基础构架和全球布局,因为新格局的出现而被打破。

  比如英国脱欧,欧盟因为英国的退出而备受打击,但受影响最深的企业,却是美国的银行。

  在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后,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高盛集团在内的美国银行曾游说英国政府,希望谈判一项新的贸易协议,使英国和欧盟同意实施相似的银行业监管规定,实际上是保留类似于银行当前运作方式的规定。

  英国更愿意寻求一项较为松散的协议,达成一种加强版的等效机制,即允许双方就任何规则变更进行磋商,以减少协议被放弃的可能。

  银行的说客们对此感到失望。银行不喜欢等效机制,因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被解除。

  这些银行已斥资数十亿美元在英国建立了庞大业务,以向欧盟及以外的客户销售产品。这些业务所依赖的监管许可都是建立在英国留在欧盟的基础之上。英国脱欧或将迫使银行重新采用一种更加不同也耗资更多的业务设置,在欧盟和英国都设立大型办事处。

  欧盟监管机构正敦促各银行在欧洲大陆设立业务,以防英国脱欧谈判突然破裂。所有美国大银行已制定了扩大欧盟办事处数量的计划,工作岗位已开始转移。

  英国脱欧,是否有能力自立一极?或者英国脱欧的“避险利益”是否大于“副作用”?在英国舍弃欧洲小伙伴的时候,中国则努力拉拢欧盟。

  在陷入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之际,中国拉拢欧盟作为盟友,提出改善外国公司的准入,并提议与欧盟合作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

  在7月的年度峰会上,中国满足了欧盟领导人的大多数要求。双方承诺设立一个关注WTO改革的工作组,在达成一项投资协议上取得进展,还承诺合作实施《巴黎气候协定》。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已获准斥资100亿美元在中国建设一座全资所有的工厂。欧盟轮值主席容克表示,巴斯夫的这笔交易“表明中国希望开放,中国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中国一直在积极向欧盟示好。在6月份,美国即将对中国加征关税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一个主要由欧洲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暗示,那些不参与贸易争端的国家的企业将得到更好的对待。

  中国与欧盟的联合,与美国的对抗,都是在竞争关系中寻找一种互相制衡的力量。这种竞争关系,并不会存在一个对立双方实现“共赢”可能性。如果把这种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关系缩小,具体到企业行为,博弈关系中的“共赢”更是不存在。比如中国大企业逆势在美国科技领域的投资。

  中国对美国的投资给美国构成巨大风险,因为这些投资实体可能是受中国政府指使或资助。这些人士将中国视为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手。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收紧,限制中国对美国的科技投资。但中国仍在通过对硅谷等地初创公司相对不受限制的投资来获得美国的技术。中国今年通过监管宽松的风险资本交易,对美国尖端技术的投资创出历史新高。

  中国投资者投资的初创公司主要集中于信息和通信技术、健康、医疗和生物科技领域。

  2018年1-5月期间,中国对美国的风险投资已接近2015年创出的历史最高全年投资额24亿美元。从2000年至2018年5月底,至少有一家由中方控股投资者参与的美国初创公司融资交易超过1,300轮,中方在这些融资交易中的总投资约110亿美元。

  随着美中紧张关系加剧,中国投资者已转向欧洲开展交易,今年前六个月,欧洲新宣布的中资相关并购交易规模达到220亿美元,在北美这一数字仅为25亿美元。但在高科技初创公司方面,中国投资者在欧洲无法找到能媲美硅谷企业的替代选择。

  你有钱,我有技术,我们一起做事情,这不是共赢,这是合作。大框架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会影响小气候里的企业投资,但却无法阻止“协同”“博弈”等基本市场运作形态。国家的苦恼和企业的苦恼,是两码事。企业作为具体的经济实体,拥有更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中国在与美国博弈,而中国政府同时也在与中国企业博弈。

  中国政府忧虑经济数据,中国企业忧虑利润空间。中美矛盾升级,对中国境内企业,未必是一件坏事。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略低于第一季度的6.8%。虽然这一增长率仍属于中国领导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商业活动和国内需求的大幅放缓更令人担忧。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如果美国真的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则未来12个月中国GDP增速可能放慢0.2-0.5个百分点。

  中国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把数据做上去。为了美化数据,之前导致商业活动低迷的去杠杆行动可能会被改变。中国政府会改变打法,转而支持经济增长,抵御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央行4月份开始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年底前将进一步调低,放宽融资﹐包括为企业提供更多银行贷款并提高省级政府和政策银行的债券发行配额。中国可能扩大财政支出,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投入,以及提振家庭消费。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商业银行扩大放贷,在债务整顿期间被叫停的一些地铁和其他铁路项目也重新上马。中国政府还可能推进一项被搁置的计划,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地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

  这些变化,似乎预示了中国将再次迎来一个“房地产热”。这个小高潮,又可能催生一批富豪。

  中美贸易升级,也算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国难”了。“国难当头”,发财机会却特别多!你能说那些抓住了机会的中国企业是在发“国难财”吗?

  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中国与美国的对抗、中美企业的合作、国家政策与企业利益的对抗,在经济形态社会中,永恒的是“博弈”。所谓的“共赢”只是我们虚幻出的一个不符合逻辑的“假命题”。

[编辑:页丛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