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中国挑战世界秩序,真的关乎文化吗?

2019年06月25日 12:29 来源:欧华报


/

  提要:中美贸易战、中美科技战不断升级,有人把这种国际冲突归结为中美文化冲突。美国正在举行的总统选举中,首次出现了华裔候选人。西班牙巴斯克大区议会竞选中也出现了华裔。当中国人从走出国门到进入各国主流,中间的隔阂真是文化差异吗?在全球化这个概念都已经过时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真如此难以融合吗?

  最近笔者和一群西班牙旅游记者去法国参加了一个旅游分享会,这群游走于世界各国文化的欧洲记者,他们见识了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对于“文化和种族”并没有评价优劣的“优越感”和“偏见”。我可以大方地在台上说:在中国,吃狗肉是一种正常的饮食,无关道德,也无关生命的远近亲疏。作为中国人,我并不为在中国吃狗肉而感到羞愧,这是我们中国部分地区的饮食文化。这些外国记者会理解在中国吃狗肉并不奇怪,我们来到欧洲也会尊重欧洲的饮食习惯不吃狗肉。

  理解差异和尊重不同,是全球文化融合之后重构各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基础。我们生活在西班牙那么多年,总是会羞于谈起中国人吃狗肉、中国政治不如西方民主等等话题。那些带着一种盲目优越感的西班牙人,用一样缺乏尊重文化差异的态度来戳我们的脊梁骨时,这种谈话已然没有任何意义。世界上有太多无知的人,思维狭隘目光短浅,而我们的文化自信,也需要建立在对这些无知者的“无视”和“宽容”之上——无视他们无知的言论,宽容他们狭隘短浅的见识。

  最近几年华人突然觉得腰板硬了起来,因为有中国强大的经济数据做后盾,又有许多资本雄厚的中国企业前来投资,更有高消费能力的中国大陆游客在西班牙疯狂扫货。西班牙人对中国的印象正在改观,虽然这种改观带着浓烈的酸葡萄的醋味,甚至带着不友善的讽刺。但中国和中国人的的确确已经在多方面超越西班牙太多,很多领域西班牙只能仰视中国。

  西班牙人终究会无奈地仰视中国,而美国,却对中国崛起非常的恼火。最近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和技术战,有人说是中美文化差异所致,只是因为经济利益,还是真是文化冲突?

  就在美国张牙舞爪挑衅中国的时候,口无遮拦的特朗普还面临着新一轮的大选。他是否能够连任是个未知数。与此同时,美国大选却釜底抽薪般地出现华裔总统候选人。不仅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经济实力要超过美国,连美国总统都可能是华裔!这名让海外华人士气大振的华裔叫杨安泽,是一名科技企业家。

  杨安泽在网上拥有一群自称“杨帮”(Yang Gang)的忠实拥趸,他们用眼花缭乱的动图宣传他破天荒的核心政纲:全民基本收入。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亚裔总统参选人之一,竞选口号为“人性至上”。杨安泽竞选团队将强调数据与科学、擅长经济政策打造成杨安泽的标志性优势,与特朗普“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多过于严格考证”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

  杨安泽计划为自己制作一个逼真3D 全息影像,他可能透过投影的方式,同时出现在多地拉票。出人意表的“黑科技”策略,让杨显得更酷了。利用高科技和经济政策来挑战美国总统宝座,已经不仅仅只是参政意识的觉醒,而是用科技改变世界的更高维追求。

  杨安泽是华人在美国经济、科技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新阶段。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历史没有美国长,华人对西班牙主流社会的渗透与融合也远不如美国。但西班牙华人已经有了参政议政的诉求,也付诸行动。无论前路多远,但我们至少已经上路了。

  假如杨安泽当选了美国总统,他代表的依然是美国利益,而不是中国利益。毕竟,国家之间的利益并不会因为一个亲华的总统同而发展质变。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斯金纳公开表示,美中之间的问题,是美国“与一个十分不同的文明的较量”,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非白人的大国竞争对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斯金纳说,美中这种对立关系有历史上、意识形态上、文化上与战略上的因素,很多美国人对此并不理解。用美国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去看待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美国国务院正在制定一项全面的中国政策。

  很显然,斯金纳是为特朗普种族主义进行辩护。特朗普政府不仅对中国如此,对邻居墨西哥更是苛刻,在21世纪还要建造冷战时期的“柏林墙”。如果中美关系的定位滑向“文明冲突”,两国关系或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沉重的后果。

  斯金纳的关键词是:美国第一次有了“非白人的大国竞争对手”。这一种族肤色的根本性的差异,让中国和美国世世代代地对立下去,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这背后隐藏着美国人的一种共识:中国不会完全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且想要对此发起挑战。

  在邓小平时代“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之下,中美关系的定位更多是“伙伴关系”。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出诸多承诺,让美国人一度乐观认为,美国为主的国际秩序是“被中国拥抱的”,“不会被破坏”。

  中国这几年来,越来越觉得自己有条件、有资源建立新的体系。中国高调发起“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项国际间合作倡议,不断在国际舞台宣传自身影响力。这些证据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在向这个方向演变。中国能接受在局部的领域里,或者有限的时间里来和美国霸主的体系打打交道,甚至是有合作关系,但是根本上不可能被他整合进去。

  世界格局始终在变,时缓时急,但从未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确立的世界格局历经70年风雨,有人说历久弥坚,也有人说时代潮流摧枯拉朽,新旧更替是必然的趋势。欧盟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似乎也没有走到当年展望的那个阶段就开始出现分崩离析的迹象。英国率先离开了欧盟,意大利也开始抱中国“一带一路”的大腿。西班牙依然处于观望状态。

  美国现任政府把商贸竞争升级为“文化冲突”,这种挑战民族认同的精神武器,是黔驴技穷的最后招数。其中折射的问题是美国决策层的精英,对自己国家的政治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丧失了信心。

  为什么说美国对未来失去信心?对比一下冷战时期美国对抗苏联,当时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在太空竞赛中抢先一步的挑战之下,肯尼迪总统的对策是呼吁美国民众齐心协力跟苏联竞争。当时大家对政府和社会迎接挑战的能力充满信心。而现在,面对中国等新经济势力的崛起,美国不是去想怎么胜出,而是想方设法去把对手压垮。这种消极防御的策略,对美国观察家来说,是一个悲观的信号。

  这种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的无力感,也在欧洲各国蔓延,尤其是西班牙。西班牙困境大家有目共睹,可解决方案呢?或者说,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甚至没有专家提出一种有可行性的设想。这就让人很绝望。

  目前的贸易体系架构是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的产物,世界已经变了。结果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为新的时代新的世界建立新的WTO,中国在这个世界可以自行其事,但可以利用一种内在的机制推动中国改变行为。但这种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的是第二种情况:就是大家都越来越像中国。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