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命的血脉

2019年08月27日 09:47 来源: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

  不一样的“二子”

  我喜欢澳门回归纪录片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不仅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还因为闻一多的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感情真挚,凄婉动人,听了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悲愤交集。我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在闻先生所讲的“七子”之中,最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香港和澳门“二子”。它们的命运曾经很相似,前者于184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者于1887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一个于1997年回归祖国,一个于1999年回归祖国,然后又先后成了祖国的“特别行政区”。背靠祖国大陆,得益于“改革开放”,它们的经济都有了极其快速的发展。尤其是香港,它被祖国捧成了“东方之珠”,高楼林立,入夜后万家灯火,五彩缤纷,极尽繁华。可是,同是回到祖国怀抱的“孩子”,如今的状况却很不一样,一个安宁平静,一个动荡不宁。

  “慈母败儿”,“担米成仇”,香港的变化让人痛心疾首。2014年10月,香港别有用心的一些人煽动年轻人闹事,发动了以瘫痪中环等香港政经中心为目的的“占中”运动,他们肆意设置路障,阻塞交通,冲击警方警戒线,围攻政府机构,制造暴力冲突,香港的繁荣和安定受到了严峻挑战。2019年6月以来,在“港独”份子和境内外反华势力操控下,香港再次爆发了“反送中”运动。他们发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煽动上百万人上街游行示威,鼓动无知学生采取暴力手段冲击政府部门……大罢工、大游行严重破坏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顿时“黑云压城”,“东方之珠”阴云密布。祖国给了特区那么多的好处,香港本不应该如此。

  同为祖国的“孩子”,两个特区为什么会如此不一样?确实值得人们思考。

  香港缺什么?

  前些天读了一篇剖析香港问题症结的文章,标题叫做《关于香港问题的十个判断》。文章说,“香港问题的本质是香港人是不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咄咄怪事”,让人很不可思议。可是一旦了解了香港的真实情况之后,就一定会感到不奇怪了。

  根据《香港为什么这么乱》一文提供的数字,“香港原有350万人持有英国护照,据说这个数据已经上升到400万”。在150多年的殖民统治时期,有一些英国人移居到了香港;在150年的时间里,当年的港人已经繁衍到了第六代、七代,“满口英语”。在这一时期出生的港人后代已经很习惯自己是一个英国人了,因此很难再接受新的身份;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有大批内地的人移居香港;还有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又有很多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到香港……当年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比较强大,成为“英国公民”是一种荣耀。受利益驱动,“趋炎附势”,于是很多人不择手段,千方百计,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英国国籍。“屁股决定脑袋”,因此“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是中国人”。香港回归祖国,那些在香港的英国人和“假洋鬼子”当然不高兴。百万人上街,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对于他们的不满,我想我们应该理解。

  《关于香港问题的十个判断》一文中还有这样一个数字,“BBC报道中有一个数据,在18-29岁的香港年轻人中,认为自己首先是中国人的比例仅为4.1%”。BBC数字的准确度有多高?这也很难说,但这个数字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我不知道BBC的“4.1%”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它的基数是多少?是100?1000?还是10000?在“18—29岁”的香港年轻人中,有多少人是“英国人”的孩子?如果他们所调查的对象大多都是“英国人”的孩子,那么这样的比例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奇怪的了。但无论怎么说,这样的数字都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因为这样的事情毕竟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周小平先生在《明明是一个已经回到母亲怀抱的游子,却偏要让自己活得像个孤儿》一文中说,“回归二十多年了,香港几乎从未进行国语教育,反而是大肆推广英语教育,这就导致很多香港人甚至都听不懂普通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多年了,香港人听不懂普通话,这确实是让人感到惊讶的。广东人也说粤语,但广东人都能听懂普通话。香港人为什么听不懂普通话?我认为这是香港教育的问题。因为在香港的学校要么用英语授课,要么用粤语授课,很少有用普通话教学。香港人素来以他们的“粤语”为傲,电影是粤语的,歌曲也是粤语的……到了海外也是一样,1996年我曾参加过在荷兰举办的《欧洲第二届华文学校研讨会》,当时香港同胞创办的中文学校也都是用粤语教学的。我想,到香港旅游过的国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香港人说的粤语听不懂,大陆同胞的国语香港人也听不懂。

  澳门与香港相距咫尺,但情况很不一样。我看过一位游客写的文章,“本人2001年底抵达澳门那会儿,别说商店里的售货员没有几个会说普通话的,即便是政府公务员中,能比较流利地说普通话的人亦属极少数。不懂粤语实在寸步难行。如今历史来了一个大颠倒,政府公务员中不会说普通话的,已属极少数。而售货员等面向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人群中,不会说普通话的,恐已很难找到”。 “语言”的变化是澳门和香港的最大区别,“言从心出”,这或许也是澳门之所以平静谐和、香港之所以动荡不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语言筑起了年轻一代与祖国的藩篱,这是香港教育的失误。香港教育其实不仅仅是语言教学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香港教育者和教科书的问题。在回归祖国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香港教育机构从来没有进行过“去殖民化”的教育,反而大肆推行“去中国化”的教育。“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是香港最大的行业工会,会员有9万人。可是这个“教育协会”早已成了敌对势力鼓吹“反中”、“反政府”的工具。在他们编写和使用的教课书上,充斥着丑化和仇视祖国大陆的图片、文章……这样的教育,当然会让年青人迷失自我,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最后沦为“蒙面”黑衣人,那就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了。

  祖国给了香港最大的利益,香港的年轻人都是在“蜜糖水”里泡大的一代人,他们不知道香港的历史,不知道祖国的历史。我想,将来如果有一天,那些举着英国国旗和美国国旗游行的年轻人移民到了英国、美国,成了那里的华侨华人之后,他们一定会明白今天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到那个时候,他们一定会体会到祖国的重要。

  香港不缺钱,缺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命的血脉

  宗教认为,“灵魂居于人的躯体之内,并对其起着主宰作用”,人们也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然这句话不一定科学,但教育对于人类意识形态的形成,影响毋庸置疑。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育则是每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香港事件发生后,很多中国人都在思考问题的根源。前特首董建华曾痛心地指出,“自己任内开始推行的中学生通识教育失败,令年轻一代变得有问题”。教育失误确实是香港问题的症结所在,但这不应该全部归咎于董先生个人的失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了香港社会的很多问题。150多年的殖民统治,遗留下了许多问题,比如制度的陋习,人们思想的混乱,还有他们培植的黑恶势力“盘根错节”,香港已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宿弊难清”,“积重难返”,教育的“沉疴”并不是任何个人的力量所能够改变的,这种改变必须要有国家的力量。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因为“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如果在“一国”的土地上不能普及自己的本民族文化,又怎能谈得上是“一国”呢?

  在2014年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民族文化血脉”这六个字,提纲挈领,振聋发聩。五千年历史风云变幻,世界上有多少古老文明在动荡中灰飞烟灭,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还不是因为我们有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命的血脉”,没有了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消亡。

  1996年,我在瓦伦西亚拜访1927年旅居西班牙的青田老华侨金光奎。老人家那年已经86岁。他告诉我,他已经有四代人,孙子孙女、重孙一辈都有好几个人了,可是没有一个能听懂中国话。他叹息说,“我的根已经断了”。后来我在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家寻找早期旅欧青田人的足迹,发现老一辈华侨华人的后代几乎无一例外。文化是一种凝结剂,离开了民族文化,散落在各地的海外移民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结晶,慢慢溶化于浩瀚的海洋之中,最后悄无踪迹。

  香港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传承祖国文化是何等地重要。在“一国”之中、离大陆如此之近的香港尚且如此,更何况远离祖国,漂泊海外的华裔青少年。

  传承中华文化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责任,我们决不可懈怠。

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麻卓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