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新闻

来福门陈氏家族:爱国济世之风一脉相承

  抗战爆发,天津将沦陷,陈亦侯曾经请示吴鼎昌:国宝万一无法保住,怎么处理。吴鼎昌回电是一个“毁”字。陈亦侯深知金编钟的价值,他下决心要奋力保护国宝。他与当时任天津四行储蓄会总经理的好友胡仲文商量后,秘密将金编钟转移到天津四行储蓄会的地下室,并且机智地在地下库门口堆上好几吨煤炭,将门封死。金编钟转移后第三天,日本人派20多名军警冲入银行搜查,还把陈亦侯请到宪兵队,软禁起来,以死威胁他。陈亦侯一口咬定金编钟早已销毁,让蓄谋已久的特务无计可施。日本兵走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还有军统头子戴笠又到天津追查金编钟,还暗下密杀令。陈亦侯临危不惧,机智应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祖先留下来的文物。

 

当年的天津盐业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亦侯与其好友胡仲文将他们冒死保护了二十多年的国宝清单一一整理出来,交给故宫博物院。直到1981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将陈亦侯与胡仲文历经劫难,保护金编钟的故事拍成电影,他们的护宝事迹才被世人盛传。

  后来陈亦侯又将手头的两千多件文物造了厚厚的清册全部都送给了天津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据著名书法家、陈亦侯的儿子陈骧龙回忆:父亲一生酷爱收藏,惜宝如命。天津艺术博物馆成立时,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多件善品、孤品无偿地捐献出来,有的还上交给故宫。

  陈五爷的高风亮节,高山仰之。

 

 2018年陈氏后人王绍基在故宫瞻仰了十六个金编钟的真迹

 

  陈云舟在陈家兄弟中排老二。宗谱中有他的记载:官授安徽通判,金山场知事,浙江省硝磺总局委员兼温州硝磺分局局长和财政部秘书。

  陈禹门是陈家兄弟中老三,在黄颂英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话:回温后,即和温州士绅姚泽夫(姚养吾)、胡方尧、王超凡、陈禹门等计划,组织响应武昌起义,由我召集从前学武的一班同学和绿营中的一班青年共100人成立义勇军……

  陈励任是耀卿公的长子。耀卿公早逝,长子如父,陈励任成为大家庭的支撑者。陈氏的家业由他经营,后来陈励任入股经营钱庄,在钱庄中负责借贷的调度工作。他为人忠厚、方圆,热心公益,乐善好施,肩负培植弟弟们的重任。云舟、禹门、守庸、亦侯都大学毕业,是大哥倾其力培植他们。在采访陈励任孙女、现居住在锦江家园的陈黛娜时,她告知:陈家是个大家庭,五个兄弟都没有分家,大家居住在一起,和睦相处,由我祖父陈励任当家,家庭内务是我祖母项品莲负责。陈励任去世之后,负担这个庞大家族的责任就由陈守庸和陈亦侯继续下去了。那时家里有长工、短工;有保姆、丫环一大群。爷爷们要求家人把他们当自己的亲人看待,不准歧视他们。我记得,陈家有个长工住在三牌坊,解放后,他的下代还与我们来来往往,我们像亲戚一样互相牵挂着。

 

项品莲与她的儿孙们

 

  陈励任有六子二女,老大元龙也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其照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一直挂在学校的荣誉学生厅里。元龙与同他的叔父们一起投身辛亥革命,不幸在乘江夏号轮船从温州去上海的途中,轮船在瓯江口遭遇海难而身亡;老二成龙因病早夭,其他是:夔龙、振龙、瑞龙、圣龙;两个女儿:芝英、素菁。

 

  陈氏第十七世“高”字辈的后人中名人多多。

  陈夔龙(1911—1991)是陈励任三子,叔父们和大哥投身辛亥革命的热情,影响了少年夔龙,五叔陈亦侯把他带在身边,培植他读完上海大夏大学后,不久后又送去东京明治大学攻读金融专业。抗战爆发,他回到温州,参加战时青年服务团。因为性格刚直,一身正气,而且危险的事、困难的事抢着领先,在战青团被推为干事,成为该组织核心机构成员,负责社会募捐工作。他与妻子吴琼华两人带头募捐,省吃俭用,吴琼华甚至将自己结婚时丰厚的嫁妆全都捐献出来支持抗战,让市民很感动。许多热心市民将金手镯、金戒指、金条都捐献出来。这些捐款作为抗战经费,有力支援了前线。

 

陈夔龙吴琼华的十一个子女

 

  温州沦陷时,因为陈夔龙留学日本,精通日语,又会英语,一个汉奸带着日本军官到陈家,请陈夔龙到伪政府做“中日亲善”方面的工作,陈夔龙事先得到消息,出逃隐藏。后来不管日方怎么威胁,他宁死不屈,坚决拒绝。他的这段经历让当时的亲朋好友既担忧又敬佩。后来,陈夔龙在温州联中(现为温州二中)教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而下放到温州近郊农村,1991年去世。

  陈夔龙妻子吴琼华,原名吴晚香,是民国时闻名温州的“十二金钗”之一。吴琼华出生在温州仓桥街,父亲开“温州第一斋”纸店。家境富裕,美貌聪明的吴琼华成为吸引人们目光的一抹亮色。因为年幼失母,外婆对她特别怜爱,将吴琼华带在身边抚养。吴琼华表姐徐宝珠是词学家王季思元配夫人,少年时,吴琼华就跟在表姐夫王季思身边学古典诗词,其“晚香”的学名,也是王季思先生给取的。所以仓桥街美人还是一位能诗善画的才女。

  吴琼华与陈夔龙的联姻,是当时让人们称羡的“神仙眷侣”。结婚以后,吴琼华与丈夫一起投入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吴琼华被政府安排到五马小学附属幼儿园(即后来的温州四幼)第三部担任园主任,成为温州四幼创办人之一。在幼儿园工作,多才多艺的吴琼华自篇教材,写出一首首通俗又接地气的温州方言儿歌,让孩子们接受乡土民俗教育。因为丈夫打成右派,吴琼华为了避免要揭发批评丈夫的尴尬,她要求下放到工厂。在温州针织厂,吴琼华仍然是工友心目中的文化人。她是厂里广播室播音员,还经常写文章表彰厂里的好人好事。其女儿陈黛娜说:在父亲落难时,母亲一人承担起抚养我们11个子女的重任,她总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留给我们子女永远是光明的一面。晚年,吴琼华仍然笔耕不辍,作诗词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回忆文章,她的人生美丽而有诗意。她的子女现在还保存着母亲于1986年被当选为温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红色证书以及许多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诗词作品。

 

吴琼华在西班牙二儿子家

 

  陈振龙(1913—1993)是励任公的四儿子,笔名沉雷。在长辈们严谨行事,爱国济世好风气的影响下,陈振龙小时就好学善思,上进心强。瓯海公学毕业后,1930年进中华艺术大学求学,后又转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承蒙美术大师刘海粟教泽,立志以美术为终身事业。求学时期,就经常在上海、温州报刊杂志上发表画作。他还利用假期、课余时间进上海世界魔术学院学习,拜魔术大师吴思琪为师,勤奋的陈振龙美术魔术兼修。

  1933年,与美专同学谷义联合,在温州办画展,展览分西画、漫画、图案画三部分,他的漫画因为贴近生活,栩栩如生,深受观众称赞。学业完成后,陈振龙回到温州,在温州中学担任美术教员。课堂上,陈振龙用一支粉笔,教学生画漫画,让学生耳目一新,这是在温州的中学开设漫画课的首例。后来陈振龙到福州师范学校任教。

  八年抗战,陈振龙始终坚守文化阵地,以画笔为武器,宣传抗日救国,唤起民众的斗志。如1937年与画家张明曹等为永嘉抗敌后援会主办《抗敌漫画》的旬刊;1938年参与创办“救亡画会”;每月为战青团举办的抗战宣传演出负责舞台美工布置和演员化妆;与战青团剧组一起下乡宣传抗日,还到江西北部的抗敌前线慰问演出。1940年,与同乡的抗日志士成立“画阵社”,创办《画阵》月刊等等。

 

陈振龙的妻子陆秀明(右上一)与她的十姐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温州第一次沦陷时,陈振龙在《抗敌漫画》月刊连续发表漫画《上大人》,这套漫画内容生动,通俗平实,问世以后,社会反响强烈。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陈振龙桃李满天下: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市展览馆馆长郑士仰、在荷兰华侨中有一定名望的美工师杨长荣、中国杰出的温籍画家孟庆江等。

  从陈氏17代的高字辈起,家族里开始涌现出众多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不长的名单中,仅仅是陈励任一房的儿孙中就占去了四名,陈励任的小儿子陈圣龙就是其中的一名。

 

陈圣龙 著名微生物专家

  陈励任儿孙中四位获得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