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ajesmandarin.bianyou.com/
探索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4/%E6%8E%A2%E7%B4%A2%E6%97%85%E8%A1%8C%E7%A4%BE/
阳光商旅http://yellowpage.elmandarin.es/2015/05/%E9%98%B3%E5%85%89%E5%9B%BD%E6%97%85/
君安旅行社

【侨乡广东】“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在北京开幕 侨批纸短记忆流芳 家国情思跨越山海

2021年04月22日 10:41 来源:侨乡广东


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孙女司徒月桂参观展览

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孙女司徒月桂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若美国邮局通汇时,吾当即寄银回家可也……”这是江门开平塘口镇龙安里周氏家族成员寄回乡给儿子的一封银信(侨批),简单的话语,字字句句无不表露对身处战火纷乱的家乡亲人的无比挂念。将万千封侨批糅进历史的长河中,浮现出的便是江门五邑侨胞心中悠长浓烈的家国情思。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为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于4月9日至5月9日在北京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

 

  展览展出江门市博物馆及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史料实物约170件套,其中五邑银信(侨批)约120封,大部分为首次在北京展出;展出历史图片、图表近100幅。展览分为“何为银信、递送银信、游子之心、桑梓之情、报国之志、复兴之梦”六个部分,展示银信(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展现江门五邑华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的家国情怀。


银信(侨批)诉说先辈激荡往事

 

  “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银。全家靠住你,有银就好寄回”。这是一首流传在江门五邑民间的歌谣,形象而贴切地描述了侨眷望眼欲穿等待银信(侨批)的焦急而又无奈的心情。

 

  侨批,可谓“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诚信”,它是当年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件”“汇款单”合一的邮传载体。潮汕闽南地区叫“侨批”,在江门又称“银信”,即有“银”、又有“信”。

 

  江门侨批以其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张国雄介绍,正因为每一封银信(侨批)都是稀缺的、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造也不可替代,16万封中国侨批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其中有将近5万封来自江门五邑地区。

 

  尘封在银信(侨批)中的那些家风故事、诚信故事、爱国故事、民族故事,是中华民族近代移民、创业史、奋斗史的历史见证,展现了华侨华人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乡爱国的优秀精神。一封封泛黄的银信(侨批),就像一场场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诉说五邑先辈爱国爱乡的激荡往事。

 

  银信(侨批)承载着华侨对家庭的责任,寄托着侨眷的希望。1936年,美国华侨方润文写给母亲的银信中就讲到寄回的1000元以及分配方式,有家用的、也有娶亲之用的,等等。

 

  在国家危难时期,银信(侨批)的内容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全国共有侨汇捐款13亿国币,其中江门五邑地区侨汇捐款6.8亿国币,为祖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侨批还反映了侨胞为家乡兴学的事迹。李儒哲写给叔父李圣道的银信就说明为建立本族学校而在海外募集资金的事情,并详细列出捐款、支出的详细清单。书信的寥寥数语中,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捐资发展家乡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重要的华侨历史文化瑰宝,侨批与开平碉楼一样,是世界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是传递华侨华人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重要载体。推动侨批保护活化运用升级,对弘扬华侨文化、塑造湾区人文内涵、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培育时代新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展览再现侨胞家国情怀

  深入挖掘侨批文化讲好侨批故事,是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华侨胞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对凝聚海外华侨华人智慧和力量,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策划,在北京举办“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此次展览筹备时间虽短,但质量高。基于丰富的馆藏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展览展出的五邑银信(侨批)大部分为首次在北京展出,十分珍贵。

 

  不仅如此,展览还将生动再现“诚信信使——巡城马”“目前发现的江门五邑地区最早银信”“信封信纸一体化银信”“满满相思心形银信”“革命小生——李是男”“华侨家庭的爱国传承——张炳联、张益民”等系列故事。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1875年的展品《文光文苑在海外写给父亲振能的信》。这是目前五邑地区发现并记录在案最早的银信(侨批),写信人在信中提到在外的亲人从事“做番工”、在衣馆工作等,并寄银回家。

 

  通过展览,观众还能了解到有关银信(侨批)的小知识。比如,五邑银信计数方式采用“苏州码子”,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通过1947年到1950年的巡马证,人们还能看到,当时有不少女性从事银信递送的工作。

 

  展览现场还将辅助展出江门的文创产品,观众还能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深入感受五邑侨乡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走出“深闺”展示江门城市形象

 

  “江门银信(侨批)保护走在全省前列。”广东华侨博物馆副馆长陈宣中说,江门有关侨批研究成果数量多质量高,侨批征集力度比较大,保护利用活化成果显著。

 

  漫步银信纪念广场,648片瓷片打造的20根银信柱按照爱国、教育等不同主题展示银信文化,无形的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茉莉花开银信来》在悠扬的音符中融入银信文化元素,在歌声传唱中让银信文化走得更远;“少年中国说”活动用朗读华侨家书的方式与华侨先辈作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近年来,江门在侨批活化展示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建成台山银信广场和银信博物馆,举办品牌活动“少年中国说”华侨书信朗诵会,走进北京、广州、武汉等10多座城市进行巡展,参与海外侨批交流展示,创作侨批元素文艺作品等,积累丰富经验。如今,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在北京展出,更标志着江门银信(侨批)保护走向更高的舞台,走向更新的发展阶段。(南方日报 戴惠甜 石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