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华时评

傅莹独家撰文:朝核问题的历史演进与前景展望


2013年3月11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朝鲜西部前线部队。图|新华

2013年3月11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朝鲜西部前线部队。图|新华

(资料图片)1992年8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前右)和南韩外交通商部长官李相玉举杯互祝中韩建交。当日上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韩国外长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两国建交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决定自1992年8月24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时至今日,人们也许仍不能对当时朝鲜深重的危机感有足够的了解。需要认识到的是,上世纪90代年初的一系列变故深深刺激朝鲜决定“走自己的路”,这包括在安全问题上的“核选择”。在这一系列变故中,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则是:苏联/俄罗斯和中国,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主动顺应潮流,改善和发展了与韩国的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半岛停战直接当事方之一的美国,没有采取明显的对应措施改善与朝鲜的关系,它的盟国日本也没有,从而错过了“交叉承认”“恢复外交关系”的良机。

  1990年前后,美国根据卫星图片,认为朝鲜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要求依据《核不扩散条约》(NPT)对朝鲜进行核查。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间,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6次不定期核查,但双方对检查的对象和结果意见不一。1993年3月美韩恢复曾于1992年暂停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而此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要对朝鲜进行“特别核查”。面对双重压力,朝鲜宣布退出NPT,这导致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当年4月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而朝鲜则认为,朝核问题本质是朝鲜同美国之间的问题,而非朝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间的问题,因此只能由朝鲜和美国通过协商解决。

  199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上台后,由于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判断自身面临的最现实和直接的安全威胁是日益增长的核武器与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朝鲜核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在亚洲面对的首要课题,美国开始重新审视朝鲜半岛局势。

  在美国,施压和强硬立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1994年6月16日,美参议院通过决议敦促克林顿采取行动,让美军做好“威慑,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击退朝鲜袭击”的准备。但经过评估,美认识到对朝采取军事行动会引发朝军对韩国的攻击,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就在美商讨和评估军事方案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赴平壤访问,并面见了当时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并传回了朝方愿就核问题与美国谈判的信息,这促使克林顿政府改变态度,选择了谈判的路径。

  自1993年6月起,朝美双方分别在纽约和日内瓦进行了三轮高级别会谈,双方最终签署《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以下称美朝框架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朝鲜同意放弃处在建设过程中的两座石墨反应堆。作为补偿,美国将组织和领导一个国际财团,以融资方式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向朝鲜提供价值40 亿美元、总发电能力为1000 兆瓦的两台轻水反应堆。为解决反应堆替换过程中的能源问题,美国将每年向朝鲜提供50 万吨重油。在上述整个过程中,主要是朝美直接谈判,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并未参与。

  《美朝框架协议》签署后,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了下来,但是协议的落实工作进展缓慢。美国牵头成立了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从国际上募集了一些资金开始向朝鲜运送重油,以帮助朝鲜弥补能源短缺造成的困难,宁边反应堆中8000根废燃料棒则被取出封存。然而美、日、韩帮助朝鲜拆卸石墨减速反应堆并为其建设轻水堆的工作却一拖再拖,没有落实。

  可以看到,克林顿在第一任期内成功化解了第一次朝核危机。在第二任期,他试图通过与朝鲜加强接触来彻底解决核问题。1999年10月,美国官方发布了《美国对朝政策评估:成果与建议》,指出要“采用全面、综合的方式应对朝鲜核武及弹道导弹项目,以双边谈判为核心手段,辅以与日本和韩国的三边协调”。但是在对具体承诺推进的过程中,双方却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意愿和行动力,框架协议中的大部分内容未能及时得到落实。

  到了克林顿执政的后期,朝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一度打开了一条缝隙。2000年10月9日,朝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作为金正日特使访问美国。10月23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历史性访问,并与金正日会面。奥尔布赖特访朝期间,向朝鲜领导人转达了克林顿总统对改善美朝关系的设想,与朝方就朝鲜核导问题以及将朝从“支恐名单”中删除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互设联络处和将联络处升格为外交代表处问题进行协商,也探讨了安排克林顿访朝的可能性。

  奥尔布赖特回国后,美方甚至把安排克林顿访朝、进而促成金正日访美提上了日程,但由于美国当时已进入总统换届周期,跛脚状态中的克林顿政府没有时间和精力实现这个愿景了。据奥尔布赖特回忆,就在离开白宫前一天,克林顿还向她表示,自己应该去平壤,而不是留在华盛顿为巴以问题做最后的斡旋。

  多年后笔者与奥尔布赖特就此交换过意见,说到那时也许是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机遇,可惜错过了。

  (资料图片)2000年10月23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在平壤会见正在朝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从第二次朝核危机

  到三方会谈、六方会谈

  克林顿政府曾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沿着自己任上开创的涉朝问题“新局面”走下去。然而,在2000年大选中胜出的共和党新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被新保守主义分子包围着,他在竞选期间就不断批评《美朝框架协议》,更把矛头指向朝鲜政府,抨击对朝接触政策反而帮助这个政权避免了崩溃。显然,美国对朝鲜的政策一直把“弃核”和“政权崩溃”搅合到一起考虑,以致于常常混淆了哪个是主要目标。而平壤很难理解这些变化,因此他们认定美国从一开始就不是认真的。

  小布什总统上任伊始就重审对朝政策,推翻了克林顿政府改善关系的政策。八个月后,2001年9月,美国发生了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宣布发动“反恐战争”。值得一提的是,“911事件”后,朝鲜外交部发言人在第一时间表态,说这是“令人惋惜和悲剧性的事件”,强调“作为联合国的成员,朝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对其的支持,这一立场不会改变”。朝鲜的这个表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对美强硬姿态,但小布什政府对此没有给予理睬。在200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小布什总统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家。 

  2002年10月,美国情报部门宣称发现了朝鲜的秘密核计划,并掌握了朝鲜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技术和设备采购的证据,将朝鲜与巴基斯坦秘密核交易的证据一并曝光。小布什政府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紧急赴朝,在与朝副外相姜锡柱的会谈中,他当面拿出朝鲜进口用于铀浓缩离心机的“证据”,而姜毫不掩饰,亲口承认这一切都属实。

  这件事引发美国朝野震惊。看起来,朝鲜在声称放弃研制以钚为原材料的核武器的同时,又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偷研发以铀为原材料的核武器。小布什政府认为朝鲜背弃了《美朝框架协议》,由此宣布终结双边谈判,而在朝鲜看来,美国方面也没有履行框架协议中的全部承诺。这次关系的破裂直接触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

  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开始拉盟国一道在东海、黄海至印度洋一线实施“防扩散安全倡议”(PSI)。2002年12月,在美国授意下,西班牙海军在也门外海拦截了载有“飞毛腿”导弹的朝鲜货船“小山号”,后来,在得到也门政府作出仅供本国使用且下不为例保证的基础上放行,是为“小山号事件”。

  当年11月14日,美国主导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决定停止向朝鲜运送重油。朝方则认为美国中止供油属于违约,并于12月12日宣布,将重启根据《美朝框架协议》冻结的核计划。2003年1月10日,朝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编辑:页丛槿]